6月1日,“六一兒童節”話題沖上熱搜。除了祝小朋友節日快樂,許多已經成年的“大朋友”也給自己“過節”,羨慕小朋友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祝愿自己永葆童心。
童心未泯自然不是壞事,但筆者聯想到最近一則新聞。5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工作人員接受關于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采訪時表示,在未保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過程中,近兩萬名未成年人提出兩萬多條意見,絕大多數都是減輕學業負擔的要求,“這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呼救,向立法機關的求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煩惱。今時今日,很多人仍習慣于居高臨下地俯瞰童年,認為孩子現在擁有的物質與信息資源比自己當年豐富得多,還有什么不開心的。有些家長覺得,和成績以及前途相比,快不快樂沒那么重要,提要求都是為了孩子好,自己的苦心孩子將來就會明白。殊不知,忽視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會讓未成年人在最需要陪伴、最需要引導的階段,無法從有效渠道獲得理解與支持,很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性格塑造,導致其走上彎路甚至誤入歧途。
在屬于兒童的節日,與其口頭上祝小朋友快樂,更有必要俯下身來問一問小朋友:你快不快樂?兒童健康快樂成長,不僅僅需要節日當天的祝福和禮物。“六一國際兒童節”是為紀念二戰中死難兒童、保障兒童權益而創設。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更充分地保障兒童各項權益,尊重他們的表達,傾聽他們的心聲,回應他們的訴求,才能夠呼應兒童節設立的初衷。
應當看到,我國向來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發展與權益保障。針對兒童保護的立法工作不斷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因貧輟學問題已基本解決??隙ǔ煽兊耐瑫r,也要認識到不足。近年來,時常有發生在學校、看護機構及家庭內部的虐童事件曝光,校園欺凌問題相對突出,亟待法律制度發揮更有力的懲戒與保護作用。與此同時,兒童學業負擔過重、身心素質整體偏低、受到網絡不良信息侵擾等現象正在引起越來越多關注。
更好地維護兒童權益,需要社會各方集思廣益,采取實際行動朝著共同目標努力。以減輕學業負擔為例,為了保護兒童身心健康,把快樂童年還給孩子,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不得占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集體補課,教育部多次發布“減負令”。但學校能否嚴格執行,家長能否把孩子從各種各樣的課外班中解放出來,還是未知數。優質教育資源不夠充足、升學就業壓力大等問題沒有解決,學生真的能夠逃過分數競爭的巨大壓力,擁抱“無憂無慮的童年”嗎?
改變固然不易,但成年人自己都想要永葆童心,又怎么能讓小朋友的童心早早被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