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用稻草編織而成的巨型“恐龍”、“鱷魚”等工藝品,佇立在田間地頭。這樣的場景近日在視頻社交軟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聯系上了視頻發布者,這位來自江蘇沭陽一家景觀公司的業務主管謝壯志表示,他們從2016年開始做稻草工藝品,目前年銷售額可達4000萬元左右,產品銷往了全國幾乎所有省份,買家以景點、農場為主。
“稻草雕塑”的確富有創意。據悉,作品所用原材料,就是用回收的秸稈編織而成的草繩。正如媒體報道的場景,猛獅、駿馬、霸王龍……造型各異的稻草工藝品,仿佛組成了一個“稻夢空間”。更值得稱道的是,做稻草工藝品已經成為收益可觀的行業,通過精細編織和加工,實現身價的倍增,而這也為廣大游客提供了可游玩的新去處。
上述可見,“稻草雕塑”具有著多重積極意義。而從農民的角度來講,這是讓秸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變廢為寶”。要知道,這些秸稈若不加以充分利用,一方面,會加重農民田間管理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會埋下安全風險,如,一燒了之既帶來大氣污染更帶來安全隱憂。也就不難想象,“稻草雕塑”可以成為美麗鄉村的有機組成部分。
眼下正是各地部署夏季秸稈禁燒工作的當口,稻田工藝品正是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一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誠如報道顯示,關于上述景區的公開報道并不算多,但在抖音平臺上,涉及該景區的視頻閱讀量卻有近500萬,大量游客拍攝的作品產生了“滾雪球”效應,所以對于農村而言應該看到這其中的商機。
其實,也不難理解,多數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的完美契合,既可以滿足游客的需要,也可以帶來新的盈利點。尤其是,現如今城市人周末“下鄉”的意愿變得更加強烈,加之有互聯網傳播的加持,類似的“稻草雕塑”就很容易成為“打卡經濟”、“網紅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講,“稻草雕塑”大可成為旅游新型產業。
而據報道,日本的香川縣和新潟縣,每年都會舉辦稻草藝術節活動,展示各類大型稻草雕塑,并開放讓市民參觀、合影留念,帶動了觀光熱潮。對于一些“盛產”秸稈的地方而言,完全可以在此方面多做文章。以媒體報道的這家景觀公司為例,借助稻草工藝品,其銷售額這幾年有個遞增的過程。這樣的經營之道,值得借鑒。
不過,筆者以為,讓稻草工藝品真正實現其價值最優化,也不妨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而且相關的旅游配套措施也不能忽略。畢竟,成為網紅打卡地之后,難免會帶來更多的客流量。故此,“稻草雕塑”扮靚鄉村值得點贊,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作用也充分發揮出來,從而讓稻草工藝品造福于地方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