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評選評獎工作的負面清單。不得以排行榜、功勛譜、名人錄等名義開展營利性、商業性評選評獎表彰活動,或在活動中收取及變相收取費用。 (6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發布的評獎負面清單共有11項內容,其中包括,未經批準,不得開展包含“國家”、“中國”、“中華”、“全國”、“亞洲”、“全球”、“世界”以及類似含義字樣的評選評獎表彰活動,以及未冠以上述字樣但實質是上述范圍的評選評獎表彰活動。
可以說,負面清單從制度層面,約束層面,治理層面,給泛濫的評獎表彰、頒獎晚會戴上了“腳鐐手銬”。治理泛濫的評獎活動,是時代的需要。一個方面能從管理角度提升“國家榮譽”含金量;另一個方面,規范了評獎范圍,讓評獎活動能夠評選出“真正的先進”“真正的標桿”“真正的模范”“真正的好人”“真正的楷模”,讓這些單位、個人成為老百姓心中真正“閃耀的星光”。
不知從何時起,包含“國家”“中國”“中華”“全國”“亞洲”“全球”“世界”字眼的評選活動亂花迷眼。一些商業機構更熱衷的是給政府機構,給地方官員頒發“全國大獎”“中華大獎”“世界大獎”等等。有的地方明明知道這些花里胡哨的“榮譽”沒有一點含金量,還趨之若鶩。想法也挺簡單,用“假榮譽”來裝點門面。
評獎負面清單,要讓“假門面”撐不起“真面子”,要讓 ”花錢買榮譽”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如此一來,誰還去“買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