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江西分行的一款“生育消費貸款”產品,根據流傳的海報顯示,貸款額度方面,一胎最高10萬元,二胎最高20萬元,三胎最高30萬元。此事引起網友議論,“養孩子都需要貸款,還是先把自己養活吧。”“需要抵押老大或老二嗎?還不上貸,孩子會被法院拍賣嗎?”
不怪網友說話狠,只怪銀行理念不是很行。國家5月31日才發布三胎政策,銀行響應政策的產品便橫空出世,這也太超前了。目前的三胎政策只是審議優化生育政策文件,還要將計劃草案提交人大通過之后才會開始落實。據專家介紹,有可能是今年年底,也有可能是2022年年初,最晚在十四五期間就會實施。同時,三孩生育的配套支持政策,同樣有一個逐步調整完善的過程。這家銀行咋就比國家還急?或者意不在溫度而在熱度,蹭這個熱度提高賺錢的力度。
盡管海報顯示,生育所需消費開支,不得用于購房、炒股、理財、經營等。盡管銀行回應稱,目前尚處在方案評議階段,就目前評估看,現有消費貸款產品能夠覆蓋相應需求,暫無此類產品推出計劃??墒?,明眼人都會看明白,這不過是“彩禮貸”“墓地貸”的變種,仍是通過制造噱頭宣傳為消費貸獲客。甚至該行的一位經理也向媒體表示,此次只是個宣傳噱頭,如果目前不滿足三胎的要求,但信用良好,也有機會申請30萬元的消費貸,或者可以考慮申請該行的其他產品,年化利率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銀行實質上還是像一些商家、一些自媒體一樣,拿社會熱點蹭賣點,把民生焦點當賣點。早在4月1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就強調:“個別銀行打著所謂金融創新的旗號,挑戰社會痛點,引導居民過度負債,觸及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脫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職。”這家銀行咋就把主管部門的表態當了耳旁風?或許是之前的“彩禮貸”“墓地貸”違法成本太低,才讓銀行帶著僥幸心理先探探風聲。這就需要對類似的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避免機構前赴后繼。
政府的政策固然需要落實,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適合拿來作商業化變現。銀行也罷,其他機構也好,都要恪守商業道德和良心,堅守的邊界和底線,敬畏公序良俗和主流價值,秉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兼顧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到堅持把民生“焦點”變為工作的“改點”和百姓的“幸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