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將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展現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成就,講述文化遺產凝結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傳承中華文明、助力建設文化強國的百年故事。(解放日報6月7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圍繞“非遺保護為了人民、保護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屆時上海的文博場所、地標性商業設施,多種多樣的非遺展示活動,將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創新活動日的傳承傳播效果。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創造了繁多的非物質文化,如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和傳統禮儀、節慶等等,它們植根文化、依附文象、傳承文脈,在培養民族認同感、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謀劃。
人民非遺人民共享,按照這個主題組織活動,有利非遺傳承打開新局面,吸收廣大市民踴躍參與,提升整個社會和廣大市民對非遺文化的關注熱愛和參與,同時激發起非遺傳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創造力,把老祖宗遺存下來的技藝和智慧傳承好、發展好,讓其為上海城市文脈和當代文明,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毫無疑問,非遺是增強民族身份感和認同感的“引航燈”、社會和諧的“助推器”、國家發展的“軟實力”、促進民族團結的“壓艙石”。而“非遺”傳承需要更多人眾了解參與,吸引更多年輕人愛上非遺、傳承非遺,讓非遺在生活中再現,才能讓其熠熠生輝,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