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滬上老字號藥房,都將香囊陳列在顯著位置,選購者絡繹不絕。今年端午節,在售傳統布藝香囊超過100種。不少老字號表示,香囊已不再是節令商品,大有從“端午香囊”變“四季香囊”的趨勢。(上觀新聞6月11日)
抗疫進入常態化至今,一枚小小的傳統香囊,如今己成為市民大眾防疫抗疫的選擇用具。而滬上非遺傳承人的用心用情,創新創意,更打開文創香囊的一片新天地,各式各樣的文創香囊,琳瑯滿目,小巧的可隨身佩戴,大一點的用作車內飾品,或者掛在臥室,滿室生香。文創香囊造型豐富,既有傳統的粽子雞心,又有走“國潮”路線的京劇臉譜、故宮皇袍,素有“香囊女王”之稱的傳承人陳杏芝,帶領她的團隊,在前兩年成功開發國慶大典、進博會題材香囊基礎上,今年又新開發建黨百年華誕慶典香囊,再一次把江南文化和紅色文化有機融合起來,受到廣大市民喜愛和熱購。
香囊作品國人生活中常見的傳統飾物,不僅通體清香撲鼻,而且通過各種各樣的別致外形,用五彩絲線在彩綢等面料上繡制各種美麗圖案,以喜慶吉祥題材為主,寄托著人們祈求祥瑞、辟邪納福、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近年來上海市場上推出的抗疫香囊,包含各種創意構思,除了內含多種芳香中藥,外包裝以絲綢和現代裝飾材料制成,小巧玲瓏、清香四溢,非常受消費者喜愛。如今各類香囊新品,從手鞠香囊到故宮圖案香囊,外表精美別致,佩掛起來香氣四溢,在傳播海派非遺文化魅力的同時,讓傳統香囊走進更多年輕人的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防“疫”香囊已經被許多市民當作預防新冠的“隨身寶”和居家用品,紛紛佩掛在身上和包袋,用在家庭客廳、臥室、床邊和私家車廂里,用清新涼爽的味道,去抵御預防病毒的侵襲。
傳統香囊從端午走向四季,創意和傳播方式的轉變,是根本的原因和奧秘所在,由此也啟迪老字號和傳統文化,必須以創意為第一追求,才能贏得持久的市場消費吸引力。
由此可見,高雅的、小眾的、古老的非遺樣式,現今完全可以用更容易被接受的創意形式和現代媒介,進入大眾和年輕人的視野,也助推更多傳統非遺文化樣式,獲得更大巿場份額和更多受眾。
年輕人是非遺的未來。立足年輕人喜愛的樣式和網絡平臺,可以為傳統非遺找到更青春時尚的傳播方式,通過講述身邊非遺故事、發現非遺好物、科普非遺知識等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身邊的非遺文化無所不在,最大程度貼合滿足年輕受眾日常文化生活的所需所盼。
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非遺”觸手可及,傳承不輟,歷久彌新。讓傳統非遺文化與年輕人拉近距離,還要善于運用抖音、快手,小視頻等互聯網傳播方式,讓更多非遺傳承人,在其中呈現非遺手工藝品制作過程,展示各種各樣非遺內容,秀出市民身邊的非遺故事,增強大眾百姓對非遺的理解,讓彌作珍貴的非遺手作,在更多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同時,在新消費進程中汲取全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