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法院公布了消費者惡意差評小米10至尊紀念版案判決書。法院判定,消費者張某侵犯了小米公司名譽權,要求其在10日內刪除所發的惡意評價,并且在《法治日報》刊登道歉聲明,賠償小米公司經濟損失等30000元。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網站能夠使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據統計,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3.8萬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同時,網絡信用評價系統也成為消費者在電子商務中挑選商品或服務的主要決策參考之一。
然而,近年來卻出現了兩種不良傾向:一方面是少數商家雇人刷好評,比如商家組織自己的“托兒”刷,或者通過提供一些優惠措施向消費者要好評,逐漸形成了刷好評的產業鏈。另一方面是有人發現了差評的作用,比如同行競爭者采用惡意差評進行不正當競爭,或者一些消費者通過惡意差評來敲詐勒索。特別是少數商家花錢息事寧人的做法,更是助長了歪風邪氣。
殊不知,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信用經濟。如果缺少信用,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看起來是物的交換,實際上卻是隱藏在背后的良心的交換。只有本著良心,才能把交換的對方看做是人,也才能具備做人、經商必須要具備的誠信。正如法學專家所說:“這種雇人刷好評或惡意差評都不是市場正常經營的范圍,最終會影響那些誠實經營的人。”
當然,作為企業,既要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恪守誠信美德,做義利兼顧的實踐者。要信守合約、履行承諾、文明經營,不斷增強誠信經營、誠信服務、誠信管理意識,以嚴格的自律贏得尊重,以優質的信譽開拓市場,以高度的責任感回報社會。尤其對于惡意差評現象,不能一味地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要果斷地拿起法律武器維權,不給那些惡意差評者可趁之機。
同時,每一位消費者要誠實守信,爭做“道德經濟”的建設者。即要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講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恪守承諾,做到誠信經營、公平交易,更不能通過“惡意差評”實施坑蒙拐騙行為。
另外,作為職能部門,也要從預防角度出發,加大法律宣傳和輿論引導,讓商家和消費者明白哪些行為是違法的,不僅要對雇人刷好評或“惡意差評”案件進行曝光,而且要對雇人刷好評或“惡意差評”的失信行為加大打擊力度,以提高其違法成本。
相信,只要全社會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就能構建起有利于企業、消費者和平臺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