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濰坊初中地理梁老師看到晚霞彩虹,趕到教室暫停晚自習帶著學生觀看。他說,課后布置了關于彩虹形成原因的作業,如此美好的景色值得用一節晚自習交換。(6月20日澎湃新聞)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關鍵要有發現、捕捉美的審美能力、文化格調與生活情趣。當彩虹和晚霞相遇,這不僅是一種美景,也是一次心靈慰藉與精神洗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快樂、興奮等愉悅的心理體驗。“暫停晚自習看彩虹”不僅讓學生們得到了放松,也寓教于樂,有助于加深同學們對彩虹成因等地理知識的理解。
為了在教育競爭中脫穎而出,孩子們承受著無形的壓力;給緊張忙碌的學業按下“暫停鍵”,讓孩子們抬頭看看窗外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雖然彩虹和晚霞是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但生活中處處有知識,“暫停晚自習看彩虹”看似不務正業,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
在一個工具理性盛行的時代里,一些人腦海中隱伏著一種“代價論”——為了達標目標,做出一些犧牲是必要的;這種“代價論”不僅造成了對失范行為的麻木與冷漠,也為這種麻木與冷漠找到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不論是近視,還是“暴力育人”,抑或是減少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在“唯成績”“唯升學”的裹挾下,孩子們一些正當的利益訴求處于被忽略、被漠視的境地。
教書育人并非只有知識的傳授,也包括品行、品格、品質的塑造;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多角度去感受人生的精彩,教育和引導學生成為熱愛自然、懂得生活的人,本來也是教書育人的應有之義。“用一節晚自習換這美好瞬間,非常有價值”,難能可貴的價值排序,根源于一位教師滿滿的人文關懷。
正如愛爾蘭詩人葉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日新月異、“機器換人”如火如荼的當下,教師會成為被替代的職業嗎?教育是有生命的,不是簡單教與學兩個孤立的部分;教育是具有情感和溫度的,愛是教育的本源。教師的一個眼神、一次表揚、一聲問候,都對學生有巨大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愛與關心,師生之間的情感傳遞、智慧啟迪,這些都是不可能被新技術、新手段、新媒體取代的。
溫暖人心的“暫停晚自習看彩虹”,見證了“愛的教育”。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卻并非生活乃至人生的全部。有些時候,我們表面上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孩子們的心靈,豐盈了他們的精神家園;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隱伏著老師的善意與溫暖,能夠幫助孩子們打開一扇窗戶,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一個好的老師,不僅是“教書匠”,更是看得到“詩和遠方”的播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