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惠州市惠城區良井鎮風雨大作,某公寓老板娘聶女士去關門時,發現一位老奶奶和一名男童在避雨,連忙喊他們進屋。聶女士說就是隨手的事,沒想到得到這么多的關注。
夏季天氣變化多端,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會打亂許多人的生活節奏。被暴風雨淋濕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傷害,也會帶來精神的痛苦。就近避雨不僅是一種理性選擇,也是一種正當的利益訴求。“喊陌生人進屋避雨”見證了一位生意人的善意與溫暖,舉手之勞不僅裨益了陌生人,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柔相待”。
南方梅雨時節,風雨大作的惡劣天氣并不稀奇;許多人都有避雨的經歷,卻并非所有的人都會被“溫柔相待”。面對在屋檐下避雨的陌生人,不同的商家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邀請陌生人進屋并給陌生人倒上熱水的有之,對陌生人麻木冷漠視若無睹的有之,對陌生人不冷不熱等著別人去討好迎合的有之……對待陌生人的不同態度,折射著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讓陌生人進屋避雨”雖然不契合工具理性,但卻契合價值理性,是一些人認為應該做、值得做的事情。
在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的風險社會,陷入困境的人們除了個體的“自我救贖”,也離不開來自他人、群體的幫助與社會支持。在屋檐下避雨雖然有一定作用,其功效會大打折扣,遠沒有在屋子里避雨那么安全和舒適。“讓陌生人進屋避雨”對于商家來說難以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益和好處,對于避雨的人們來說卻是一種雪中送炭。
“以貌取人”作為一種不良社會心態,讓一些人變得勢利起來。同樣是需要避雨的陌生人,如果對方衣著得體、體面光鮮,就熱情有禮;如果對方衣著寒酸、看上去不像“有錢人”,就生硬、冰冷地對待。面對物質上并不豐盈的祖孫倆,這位老板娘并沒有冷漠、勢利地對待他們,而是 “溫柔相待”;這種“柔軟的力量”不僅讓陌生人免受淋雨之苦,也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人情味。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我們既要外修生存技能,也要內修領悟與凈化,不斷豐盈自己的精神家園,成為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自己。對于普通人而言,善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讓陌生人進屋避雨”,還是下雨天開車注意別把積水濺到行人身上,抑或“給蜘蛛人送西瓜”,一個與人為善的人,不僅懂得自省自律,還懂得成人之美,愿意通過自己的角色扮演,讓他人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與溫暖。
面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一些人總是擔心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實際上,拆除人為的藩籬,打破觀念的壁壘,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陌生人“溫柔相待”;一個心中有格局的人,不僅能夠善待他人,也能夠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