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求學的17歲女孩古慧晶,在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汽車機電維修賽項目奪得一等獎,成為全省第一個參加此類賽事并奪冠的女生。她說,很想借此機會證明女生做汽修同樣優秀。(6月28日南方都市報)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現在的工廠普遍出現“女工荒”。一方面有企業歧視女性的原因,或者覺得女工干不好,或者覺得女工要生育照顧孩子而增加企業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女生本身的原因。一些女生覺得工廠的工作環境不是那么干凈,而且較為枯燥,認為進工廠沒前途。所以,即使不得不去讀職校,畢業后也會逃離工廠,哪怕去商場或門店上班,雖然工資也不是很高,雖然同樣沒啥前途。
可是,在古慧晶看來,她從小喜愛汽車,拒絕被標簽化,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并勇于為之拼搏,就能做一個優秀的能工巧匠。“那會我常想,如果長大后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自己改裝、自己修理,多酷啊”。因此,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熟記電路圖,還通過堅持運動來保持體能。除課間操、吃飯和睡覺外,她大多時候扎進實訓室里學習,甚至晚上課后留下來“加碼”訓練。高強度的訓練,讓她在兩周內“掉秤”15斤。
由此可以說,一個職業有沒有前途,在于進入這個職業的人有沒有對這個職業的愛好和夢想。如果沒有愛好和夢想,看起來再有前途的職業,只是在崗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被動地應付工作,同樣沒有前途。
那么,為何學生們很少有工廠里的職業夢想呢?這不得不說與家長有很大關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除了讀書,大多聚焦在音美體方面。對孩子的暗示,也是即使成不了明星,也能有明星氣質。在家長給孩子講的故事里,很少有工程師的角色。如果孩子拿螺絲刀去拆解一個玩具汽車,家長往往馬上就制止。類似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從小掐滅了孩子多元化的興趣和夢想。由此可見,對于大多數沒有制造業興趣和夢想的孩子,他們怎么會去讀職業院校,讀了職業院校后,又怎么有主觀能動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鼓勵學生讀職業院校,除了各項政策助推外,還得鼓勵家長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尊重孩子的興趣,對孩子的夢想,哪怕不鼓勵,但也不要壓制。只要孩子堅持興趣和夢想,在什么行業都有前途。
至于女孩的社會形象問題,家長們也不必擔心。一個愛美的女孩,干什么工作都阻止不了他對美的追求。像古慧晶,愛工裝也愛紅妝。她會身穿一襲白裙,畫上古風妝容,撐著紙傘在舊巷道里回眸一笑。她平時喜歡下下象棋、逛街和攝影,曾獲得2020年廣東省校園攝影大賽二等獎。在古慧晶的朋友圈里,看那些造型精致的個人照,讓人難以將她與汽修工作聯系在一起。
為興趣和夢想在崗位上拼命干,在崗位外盡情美,女子不愧半邊天。這或許是古慧晶給當今青年女性及其家長的一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