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豹小豹,請帶我去禮品館。”話音剛落,一只方腦袋、大眼睛的機器人便迎了上來,一邊自我介紹,一邊緩緩帶路。到達終點后,它停下來細心講解,引導游客邊聽邊看,引來一陣圍觀點贊……眼前的特殊“講解員”,是北京一家博物館最近投運的服務機器人。
生活在高科技時代,我們漸已習慣與機器人親密接觸。但需要知道,再好的“機器服務”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服務”。畢竟,機器人只是冰冷的機器,不可能取代人的情感、認知和對環境的變通能力。
比如,博物館里的“機器講解”,其所有程序都是事先錄入的,那么就可能存在答非所問情況,也會因為“程序死板”而缺少了靈活運用。對于一些游客的特殊問答就會答不上來;還有一些老人面對智能系統不知所措,往往容易在當今時代遭遇各種困難。
除了服務的層面,人們在生活上也需要改變“機器依賴”癥狀。比如,“炒菜機器人”“洗碗機器人”“陪學機器人”“陪玩機器人”,這些高科技可以走進生活,但是不能成為生活的唯一。再好的“炒菜機器人”也炒不出媽媽的味道,再好的“陪玩機器人”也取代不了家人的陪伴。
人類不能成為“智能機器人”的附屬品。機器人越來越智能,但人不能越來越懶。“人工智能”和“人工服務”需要互相補充,有了“機器服務”之后,“人工服務”也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