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校招生季,選填志愿成為廣大考生和家長高度關注的問題。
各路魚龍混雜的咨詢機構和指導“專家”們言之鑿鑿,將各大熱門專業和小心被“坑”的專業排上了各類榜單。其中,防止被“坑”的專業里,“生化環材”名列榜首,號稱“四大天坑”。武漢大學教授鄧紅兵發文駁斥:“你的專業就是國家最需要的專業,也是大家口中的好專業”,迅速登上熱搜。
被污名化的“生化環材”,其實是生物、化學、環境、材料等四大類專業的統稱,其下更涵蓋了石油化工、生物遺傳、環境修復、高分子材料等多個學科,對保障國計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如此重要的學科卻被列為“天坑”之首,細究起來,皆因其專業門檻高、工作條件苦,所在行業普遍薪資比起熱門行業存在差距,令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轉而一窩蜂地去追捧看起來正當“風口”、易就業、掙錢多的“熱門”專業。
時代的發展充滿變數,“風口”變化極快,昔日熱門今日“遇冷”、今日冷門明日大熱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缺乏清醒的判斷和理性的分析,把專業一時之冷熱當成一根“指揮棒”,一窩蜂扎堆某一個行業,過剩的人力資源將帶來肉眼可見的更為激烈的競爭。陷入“內卷”之后,個人轉型往往并沒有那么輕松。
反觀“生化環材”等基礎學科,對推動社會的進步發揮著長效的作用,在世界各國都備受重視,因而更加具備長周期的發展潛力。“生物制藥”在抗擊疫情、研發疫苗等方面惠澤于民,發揮著巨大作用;“高分子材料”和化學化工為芯片制造打下堅實基礎,有力支撐高新產業快速轉型……這些基礎學科被納入國家戰略支持的頂層框架,從事這些學科的專業人才更像是參加馬拉松的長跑選手——風景往往在跑出節奏后漸入佳境,怎會沒有前途可言?
可見,選擇專業時,要擅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近年來,人社部發布多個新增職業,其中的“直播銷售員”和“在線學習服務師”等新興工種備受人們關注。年輕人在選擇專業時,不妨以前瞻的思維選擇這些如今看上去大眾知曉度不高、一旦踏上社會應用性極強的專業,以今日的“冷門”去創造明日的“熱門”,同樣是一條光明的坦途。
不論外界如何風來云往,年輕人在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時,與其一味地權衡冷熱,不如早早地屏蔽耳畔的雜音,多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到底對什么行業真正感興趣。興趣往往是稟賦最直接的體現,即使從事所謂的熱門行業,要想取得一番成就,除了所謂的現實回報,還必須有持久而真摯的熱愛。當工作本身能帶來更為深刻的意義,成就感才會激發更多源源不斷的動力。
除此之外,確立志向時,要將個人力量的發揮放到振興國家的使命中去。何其有幸,我們生在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輕人提供了廣闊平臺;這又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年代,全心全意為他人謀福祉的人自然會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價值,人們自然地就會將鮮花和掌聲送給他。比如世所敬仰的袁隆平院士和鐘南山院士,他們在選擇自己的專業之初,無不是抱著為祖國奉獻的崇高理想,他們用實際行動指引著當代的年輕人——為他人創造福利、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專業永遠都不會冷!
回到開始的話題,用“天坑”這一意象來比喻冷門專業很有意思,可誰說天坑就不好?要知道,位于貴州黔南的中國最大天坑之一,在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的主持下已建成了全球赫赫有名的“中國天眼”。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在“冷門”學科中砥礪堅守、忠誠報國的動人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