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在河北秦皇島燕塞湖景區內,一個帶著孩子的女游客在景區觀賞孔雀時,硬拽了一根孔雀羽毛,對此該網友表示:“身為人母,不能這么教育孩子。”11日上午,該景區回復記者稱,暫未發現孔雀受傷,保留對該游客的追訴權。(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這件事情披露上網后,許多網友都表示氣憤,認為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這樣做太過分。還有網友建議,應該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也把這位游客的頭發薅點下來,讓她嘗嘗滋味;還有人建議,景區應該設個黑名單制度,拉黑不文明游客,并且能全國聯網。
女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應當指責,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景區的回復,卻也讓人心中疑惑。已經有視頻證明孔雀被拔毛,但景區回復卻是“未發現孔雀受傷”,對做出不文明行為的游客也僅僅是“保留追訴權”。后又有媒體稱,該景區表示,就算發現,也只能制止無法處罰。
如果孔雀有嘴能說話,此時必當深感委屈。什么叫受傷?難道被拔成沒毛孔雀才叫受傷?非得遍體鱗傷才叫受傷?相信景區應該也不是存心要委屈孔雀,畢竟,孔雀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也是景區的財產,財產受損誰都心疼。最主要的,大概還是不清楚此事到底該如何處置,既然如此,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保留對該游客的追訴權”表明一下態度而已。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景區完全可以硬氣起來,可以更加有所作為。
《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早于2015年就開始施行,各地都相繼跟進;河北省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河北省旅游條例》也在第四章第二十五條中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和旅游文明行為規范,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女游客拔孔雀毛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也是非常明確的“旅游不文明行為”。且2021年4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該通知明確,要“努力破解游客不文明行為在記錄采集、核查認定、信息共享、追責處罰、聯合懲戒等方面的難題,發揮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威懾力,下大力糾治旅游不文明行為頑疾”。
破解難題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還是景區的奮起作為。既然“女子為哄娃狠拽孔雀羽毛”已經成為微博熱搜,景區就該順勢而為,該報警報警,該追究追究。如果只保留權利而不行使,那懲戒和警示作用就無法彰顯,就還會有人覺得拔孔雀毛是小事一樁。
實際上,涉及文明素養從來就沒有“小事”,也早有省市將一些看似“小事”的不文明行為納入了“不文明行為記錄”。比如,2020年7月,一游客擅自采摘南京玄武湖景區一株并蒂蓮,被納入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2020年9月,一游客因在北京動物園非投喂區投喂動物,被列入北京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
因此,對于拔孔雀毛這種不文明行為,景區還是要硬氣起來,積極作為。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用法律來助推社會風氣。網友對此事的評論和呼聲雖然讓人心中寬慰——對不文明行為的“人人喊打”說明我們的文明之風正越吹越盛,美好的未來更可期待。但是,文明旅游不僅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要想讓那些縱情和任性的旅客長記性,就需要讓法律法規長出牙齒。只有法律威力彰顯,“文明旅游”才會深入人心,才會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