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通知稱,高校主管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預警和預測,避免同一區域(領域)大量重復設置“過熱”專業,做好專業布局結構宏觀調控。
此外,普通高等學校新增本科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專業、調整專業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擬撤銷專業等,在7月5日-8月6日集中進行備案或審批申請。近年來,全國各大本科院校不斷新增或撤銷專業。在新增的專業中,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非常亮眼,還有不少“新奇”專業,如小龍蝦、殯葬專業等。
而撤銷部分舊專業,增加一些新專業,不僅是滿足市場需求,也是學科建設的需要。像乘著經濟發展的“春風”應運而生的網路直播專業、電競專業、箜篌專業等,基本是為了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設置。而像另外一些專業,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專業,既有滿足市場需求的目的,還有為國家發展戰略需要服務的目的。
不僅是專業設置,近年來高校在自主開課上也花樣不斷。吸引眼球的“新花樣”課就包括爬樹課、戀愛課、吃貨課、減脂課、舞龍課、種田課等。這些課程的名字聽上去很另類,給人的最初印象有些“不務正業”。但這些課程絕非“鬧著玩兒”,而是各高校根據實際,在某些專業設置的輔助性課程。
高校專業能與時俱進地得到增減,這得益于在專業設置上高校有了更多自主權,這是教育主管部門順應時代要求,在專業設置上不斷創新,推動并尊重現代大學管理模式,給予高校更多自主權的結果。而高校專業設置,本就不必強求一律,而是要多種多樣,百花齊放。而且,作為高等院校,專業設置也不能都按未來職業設置,更要服從國家發展戰略安排。
總之,高校專業設置一定要與時俱進,更應符合新時代要求。當然,對專業設置也不能搞成“一窩蜂”,對于國家、社會、學生有益的專業,哪怕再“冷門”,也要有堅持辦下去的情懷和魄力。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人的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問題。而有了更多符合新時代特征的高等教育專業,必將使各方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