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又火了。前不久,這位耄耋之年3次下潛深海的海洋地質學家,開通B站賬號給青少年做科普,結果5天漲粉27萬,其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條科普視頻接近198萬。有人評價,這是汪老院士深潛之后直面的又一挑戰:在年輕人扎堆兒的互聯網做科普。(7月27日《中國青年報》)
科學以探究真理、發現新知為使命。但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面對當前“一些學科帶頭人遠離海洋調查一線,只派學生去現場的現象”,已是耄耋之年汪品先院士深感擔憂:“我們搞地質的人,你不上山下海,你光是看地圖那怎么行啊。”
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寧要光榮的失敗,也不要平庸的成功”。盡管當時汪品先院士年歲已高,但他卻利用這難得的深潛機會,9天內連續3次下潛到1400米的深海。這既對海洋科研界的風氣“做一點無聲的批評”,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能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靠的是有眾多像汪品先院士那樣的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無論是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還是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袁隆平、屠呦呦、黃旭華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杰出科學家,他們身上總有一種極為相似的精神氣場,他們讓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熠熠生輝。
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時代,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有大量龐大而復雜的難題需要廣大科技工作去攻關。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后,隨著國力增強和基礎的夯實,我們更不能滿足于作學術的跟隨者,而要勇攀高峰、敢為人先,朝著領軍者的角色邁進。這更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即秉持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真正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相信,只要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敢于創造的雄心壯志,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并始終不渝地專注于自己的科研事業,就一定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