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育兒假試點”等一系列政策后,近日,上海一家企業宣布一項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試行育兒假。入職該公司滿半年,家里有0至5周歲孩子的員工,按在職年限,男女員工都可以享受3至5天育兒假,休育兒假期間,員工工資待遇按照正常出勤日工資的80%發放。(7月30日新聞晨報)
此前,多個省份出臺了“獨生子女護理假”,但落實情況并不好。江蘇、寧夏、福建等地都以地方法規的形式,鼓勵企業探索實行夫妻共同育兒假,但即使在已出臺相關配套舉措的寧夏,落實情況也是參差不齊。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這家企業的主動擔當意識值得點贊。每年區區幾天的育兒假,難說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大的影響,但它彰顯了社會責任理念,表明提供育兒福利也是企業的責任。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日前的另一條新聞: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為婚育女員工設計了“媽媽班”,采用彈性工作制,由媽媽們靈活掌握上下班時間,不固定上班時長。實施這一制度后,2020年,該企業銷售額達到18.04億元,在疫情期間,逆勢同比增加了1.96%。也就是說,企業千方百計為員工解決后顧之憂,員工自然會以真心換真心,企業擔心的增加成本問題因此得以抵消。同時,這種人性化制度,也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在人才招聘上也是個加分項。
當然,這并不是說只要員工需要育兒假,企業就應該予以安排。有能力安排的要安排,沒有能力的,政府要構建一套公平合理的假期成本分擔機制,讓企業愿意安排育兒假,而不是“政策主動請客,用人單位被動買單。”
在解決育兒、幼托問題上,上海早已做出了一系列探索。2017年,上海市總工會發布了《上海“職工親子工作室”設置及管理辦法》,明確了親子工作室的四種類型:寒暑托、晚托、應急性、全日托。同時選取中山醫院親子工作室等12家有托育服務基礎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職工親子工作室”試點,之后,這樣的“托育點”逐步在企業擴容。這樣的辦法也減少了員工對育兒假的需求。
總之,不管是優化生育政策,還是為年輕人減負,都需要一套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組合拳。政府鼓勵企業主動安排育兒假,但政府的工作也不能過度聚焦在育兒假上,而是要廣開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即使一些企業暫時沒有條件安排育兒假,只要有服務育兒員工的更合適辦法,讓員工更有體驗感和收獲感,同樣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