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出入把關”力度,進入小區,進入超市,進入單位,進入小店,進入飯店,都需要嚴格查驗健康碼、行程碼、測體溫等等。面對此輪疫情,就需要嚴防死守的防控態度。
但是,作為普通市民的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出入把關”還在使用“簽字畫押”的老辦法,一些市民也對這種防控措施存在質疑。前幾天,某地一位市民在進入小區的時候,就與保安爭論起來:保安在查驗了兩碼和測溫之后,要求必須在登記簿上“簽下名字”才能進入小區。這位業主就質問說:這樣的“簽名進入”安全嗎?符合“盡量少接觸”的防范標準嗎?
這位業主的追問是有道理的。比如很多城市小區門口的小型超市,所有進入的市民都需要“簽字畫押”,寫上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有市民問簽字筆安全嗎?對方回答:不敢保證!這種“簽名進入”的辦法是存在安全隱患的。就拿小型超市來說,進入的市民都是附近多個小區的市民,一家小店的人員進入,一天下來少數也得有1000多人次。這“一支筆”也就意味著會被各種各樣的人觸摸過。當然,如果所有人“都是安全的”,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假如其中有一個人是“不安全的”,那么這個“不安去的人”觸摸過的“相同的一支筆”,就可能成為傳播病毒的載體。
“簽字進入”方式,很多行業很多部門都在使用。進入一家單位,需要“簽字畫押”,進入一家超市需要“簽字畫押”,進入一家飯店需要“簽字畫押”,進入自己居住的小區同樣需要“簽字畫押”,“一支筆”就這樣被人觸摸過來,觸摸過去,如此一來就成為了“間接接觸”的載體。即便不從疫情防控角度看問題,只是從普通衛生角度看問題也是不科學的。因為“一支筆”會被“很多人使用”,即使使用酒精消毒,也未必就能確保安全。又何況,沒有一個地方能做到“一支筆”反復消毒。
新冠病毒最好的防范手段就是“少接觸”“無接觸”。保持一米距離是為了“不接觸”,戴上口罩是為了“不接觸”。隨著疫情的反復,如今還提倡“無接觸叫外賣”的方式??梢哉f,“少接觸”甚至是“不接觸”是防控疫情的關鍵。傳統的“簽字進入”的管控方式就是不科學的了。眼下是一個科技時代,做好“進入把關”的更優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借助大數據可以實現“刷臉進入”“刷行程碼進入”“刷健康碼進入”“刷身份證進入”,這些都是減少接觸的最好方式。
“簽名進入”是疫情防控的隱患,實際上是將“減少接觸”變成了“增加接觸”,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都什么年代了,還使用“簽名畫押”的土辦法?希望能夠引起有關方面重視,小細節反映的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