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據杭州日報,陶先生報警求助稱家里兩個孩子因玩手機被發現而離家出走。民警調取周邊監控,找到了兄弟倆。經過民警批評教育,兩人認識到了錯誤。(8月19日澎湃新聞)
近年來,孩子因為癡迷手機被家長批評或責打后離家出走的案例已有不少:2017年8月6日晚,浙江臺州溫嶺箬橫鎮莊聯村15歲的小張因賴在家里玩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執,隨后離家出走,所幸7日上午,小張想通自己回家了;2020年10月10日晚,山東棗莊11歲女孩因玩手機被媽媽批評后出走,2小時候被民警找到送回家;2021年5月,河南駐馬店16歲男孩小勇(化名)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部二手手機,玩手機被媽媽批評后離家出走,第二天被民警找到。
平心而論,比起枯燥乏味的各種作業來,手機游戲確實更有吸引力,手機就像“鴉片”一樣,讓孩子們越玩越上癮,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吃飯的時候要玩,上學放學的時候要玩,晚上睡覺也要玩,似乎“魂”都被手機給“勾走”了。
浙江杭州兩兄弟留留下“不見,亦勿念”字條出走,給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
孩子癡迷手機,根子在家長身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孫亞靈說:“現在有很多家長對孩子沉迷手游萬分焦慮,卻很少反思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這就說明,很多玩手機上癮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對同樣愛玩手機的家長。
孩子癡迷手機的背后,是家長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面對癡迷手機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采取強制沒收、打罵或干脆放任不管,這些方法大多是治標不治本,不僅不能幫孩子戒掉手機癮,反而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友好發展。在孩子對手機還未上癮時,家長就該正確的引導,而對于已上癮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的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適當干預、引導合理利用。比如通過手機閱讀電子書籍、用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在如今這個信息發展迅速的社會,完全不讓孩子玩手機也是不明智的。
家長要做的是自己先放下手機,與孩子進行平心靜氣的交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想要幫孩子戒掉手機癮,最好的辦法不是沒收手機、打罵,而是給予孩子理解和關愛,讓孩子在家長的關安中覺醒,從而根除手機癮。
教育孩子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也要多學習一點教育和心理學知識,以便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