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嚴處市民交通違法行為,建立公民交通文明指數,全面記錄不文明交通行為,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將記錄在當事人個人信用信息中!近日,浙江寧波市文明辦聯合寧波市公安局發布了關于規范文明交通行為的通告。(9月8日《寧波晚報》)
在人口流動不斷加速的當下,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不斷增加;公共交通更有秩序、更有安全、更有品質,離不開交通規則與文明出行。在現有的治理框架下,機動車的違規行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規訓與懲罰,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不少時候處于交通治理的邊緣地帶和空白地帶,讓一些人野性十足。
“公民交通文明指數”不僅對機動車違法鳴號、不禮讓斑馬線、車窗拋物、非法改裝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懲處,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和非機動車逆向行駛、越線停車、駛入機動車闖紅燈道以及駕駛電動自行車未懸掛號牌、不佩戴安全頭盔等失范行為也都被納入懲戒的范圍之內;根據失范行為的輕重程度,規訓和懲罰的力度也隨之升級。違規成本的提升,自然會倒逼一些人增強規矩意識,少一些恣意放縱。
在陌生人社會,一些人之所以有恃無恐地上演一些失范行為,就在于偏差言行不會被同事、親戚朋友等熟人圈子的人知曉;一旦交通違規行為眾人皆知“壞事傳千里”,自然會促進他們抵制誘惑、約束欲望,提高自律自制的能力。“公民交通文明指數”不僅擊中了人性的弱點,也壓縮了“鉆空子”的空間。
和其他職業相比,多次違反交通法律法規的公職人員要通報所在單位,這樣的做法是否過于苛刻? “八小時”之外的角色扮演,同樣關系到人們的社會評價。社會學家朱力認為,社會規范具有一種“榜樣效應”,即那些榜樣人物對待社會規范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周圍的人們。公職人員作為榜樣人物破壞規則,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示范,更應該加大懲處力度。
在一個失范行為更容易被發現和捕捉的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要多些尊重和敬畏規則的“鏡頭感”。通過互聯網傳播,違背交通規則的丑態會呈現在公眾面前,這顯然有損體面和尊嚴;為了避免當眾出丑丟臉,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一個遵守交規、文明出行的人。一旦交通違法違規行為被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就會產生深刻而全面的影響。這樣的“板子”,還是不挨為好。更進一步說,遵守交規、文明出行并非多么難的事情,關鍵要在骨子里提升對規則深層次的價值信仰和文化認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要“意義之網”進行了重塑與更新,曾經的違規者也可以成為遵循交規、文明出行的榜樣。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公民交通文明指數”抓住了民生痛癢點,找到了交通違規違法行為的癥結,有助于催生交通文明,值得肯定與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