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今年7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9月1日開學的新學期,小學生的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接受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至下午5點半放學,體育活動是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業內專家表示,此次“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于體育可以說是絕對的利好,因為這讓學校體育的發展真正有了時間和空間。(9月7日《中國青年報》)
盡管大家都知道:從孩子上學之初,都知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但是受升學壓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近些年來,我國不少地方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一直是我們教育工作的短板。體育課、美育課被擠占、勞動課沒開設的現象早已是司空見慣。在此情況下,如果有條件的家庭想讓孩子增加美術、音樂、體育、舞蹈等特長,就只能讓學生擠出時間來,并家長另外交錢參加校外培訓等。難怪很多家長們一說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教育就表示這是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是增加家庭負擔。
不可否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中考改革制度的推進,體育、美育作為中考的加分項或特長生招生,也越來越被更多的家長和青少年重視,但與國家總體發展要求、家長的期盼等,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人文素養不足、體質健康水平下滑等。難怪有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的:長期以來,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政策、文件很多,但是落實的情況總是不太理想,這與一段時間來大家推崇的“唯分數唯升學”導向有關。
毫無疑問,此次國家大力推進“雙減”政策落地,這既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重要手段,也是讓更多的文體、藝術、勞動等課程回歸校園有效措施,有利于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為把此項利國惠民的好政策落實好,真正讓更多的體育、美育、勞動等課程,不折不扣地回歸校園,徹底消除部分家長擔憂,構建良好教育生態,這就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推進均衡教育上“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錦上添花”舉措,即進一步加大對薄弱學校投入,并通過老師(或校長)跨地交流,切實解決好農村等薄弱學校師資、教學設備、運動場地及器材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減輕或消除一些家長存在“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真正讓國家推行的綜合素質教育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既還給每一位孩子們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也讓更多的家長能夠看到國家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