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后的第一個周末,不上培訓班的孩子們可以就近參加閱讀、運動、做手工、學說上海話等自己喜歡的各種活動。這得益于團上海市委、市少工委近日聯合推出的“15分鐘共享育兒”項目。一批有情懷、有熱情的青年家長化身“共享父母”、校外輔導員,既滿足了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期盼,也解決了雙職工家庭帶孩子難的長期痛點。(9月9日中國青年報)
隨著“雙減”的深化,學生作業負擔減下來了,校外培訓班大大減少了,甚至以“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名義違規開展的學科類培訓也被嚴查了,那么,孩子的空余時間怎么辦?當然是素質教育來補位。但家長不可能天天送孩子去學音體美或到博物館、美術館參觀,這就需要有一個不需要家長跑遠路跟著孩子,但又能放心讓孩子們玩的地方,社區15分鐘生活圈自然是首選。
上海少工委通過實現社區少先隊組織全覆蓋,邀請社區工作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家長擔任志愿者,在社區引導孩子們參加沉浸式學習互動體驗。部分社區更是探索“快樂雙休大轉盤”機制,組建混齡社區小隊,由隊員輪流擔任執行隊長,其家長作為志愿輔導員協助執行策劃活動。這樣一來,既給家長減負,又給孩子增能,可謂深化“雙減”的好方式。
這樣的辦法并非上海能想到,可以說每個地方都能想到。為什么上海能做到而很多地方做不到?關鍵是社區生活圈的配套服務不完善?!渡虾J型杏招袆佑媱?2020-2022年)》提出打造環境安全、設施齊全、服務專業的15分鐘社區托育服務圈,提供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的多元托育服務。有了這樣的托育服務圈,孩子放學后就可以借助托育服務圈傍晚空場的空間和資源展開活動。比如,《寧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推進幼兒園托幼一體化發展,基本形成“15分鐘托幼圈”。有了這個基礎,寧波也就能像上海一樣再搞“15分鐘育兒圈”。
也就是說,社區工作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教育“雙減”和社區結合起來,就需要系統化思維,和社區生活的各方面相結合,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通過“一店多能”,讓社區“15分鐘生活圈”中的資源實現更多共享,才能畫好減負同心圓。而不是以沒有資金、沒有空間、沒有人力資源而對群眾更美好需求遲遲不給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