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日,微信擬推出個人聊天記錄云存儲收費服務的消息乍起。有關報道稱,該服務可能按年付費,蘋果系統用戶可能為180元/年,安卓用戶或在130元/年,還有人通過天眼查注意到微信在今年7月已提交了“WeChatCloud”商標注冊申請,認為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
根據騰訊財報,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微信及國際版WeChat合并月活賬戶數為12.25億。一直以來,微信的個人聊天記錄都保存在本地手機中,在個人手機空間里“越來越占地方”。時不時就有用戶抱怨,像微信這樣一個日常的交流工具,連簡單的云端同步功能都沒有,實在不方便。“微信之父”張小龍回應說,雖然從技術的角度看用戶會有同步云存儲的需求,但從安全性角度來看,所有的聊天記錄都沒有保存其實是最好的。
消息還未證實,但并不妨礙各方人士對此表達看法。有人猜測,既然這是很多用戶的“痛點”,微信一改傳統聊天記錄存儲策略也不是不可能。也有人認為,此舉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爭奪云存儲市場,哪怕只有10%的用戶買賬,也是一筆可觀收入。還有人認為,國內的個人用戶本來就喜歡免費功能,以致個人云存儲市場一直沒發展起來,且考慮到個人聊天記錄的私密性非常強,一旦推出云存儲功能,要擔負很大的個人隱私保護責任,前景不樂觀。
顯而易見,決定權在微信和用戶各自手里,只要用戶自主選擇,體現的都是市場意志。倒是由此牽出另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微信存儲空間么?
在信息記錄和存儲并不發達的前互聯網時代,人們往往會羨慕那些過目不忘、博聞強識的人,希望有強大、方便的存儲檢索工具。隨著數字化時代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當事無巨細的記錄成為可能,“永久記憶”正日益化為現實,很多人又想起了“學會遺忘”的好,這從近年來圍繞個人隱私延伸出的遺忘權討論中可窺見一斑。
涉及法律責任爭議時,人們往往會覺得有聊天記錄作為證據提供了很多方便。倘若換一些場合,遺忘并不總是壞事。原本情侶吵了一架,時間稍長就淡忘細節了,可如果整個過程都在個人聊天記錄里,一方經常翻出來“有理有據”地指責對方,肯定容易傷感情。再看看最近多起因為個人聊天記錄被公之于眾引發的爭議事件,或許處在風口浪尖的一方更希望聊天記錄能“閱后即焚”。一些人總是想千方百計保留各種聊天記錄,可捫心自問,對那些并不重要的日常記錄,被重新翻閱回味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用辯證的眼光思考一下存儲大量聊天記錄的有用與否、必要與否,或許對個人聊天記錄的云存儲收費就沒那么敏感和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