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一時爽,還款兩行淚”。一句看似玩笑的話,卻道出了不少信用卡持卡人的心聲。記者連日走訪調查發現,信用卡亂收費已成為消費者“吐槽”的重災區,其中自動分期、高額年費、天價掛失費等均“榜上有名”。持卡人吐槽的“被自動分期”正成為詬病較多的領域。(9月13日《證券日報》)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超前消費,使用信用卡進行分期,以解“燃眉之急”。往往這時,不少信用卡用戶也會收到銀行客服的“關心”電話,被詢問“某筆消費金額要不要做分期”“是否有還款壓力”等等……但是,看似簡捷、省事的分期產品卻常常被持卡人扣上“坑人”的“帽子”,隨之而來的收費,自然也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亂”字。
一方面,通常使用信用卡持卡人并不會仔細閱讀條款,而辦理業務工作人員又未盡到詳盡告知義務的前提下,持卡人往往容易“被坑”。另一方面,信用卡分期市場呈現出野蠻生長的態勢,為了實現銀行利益最大化,為了讓用戶開通分期業務,一些銀行往往“花言巧語”,設置“消費陷阱”讓消費者往里跳。這些都是不講信用,進而成為投訴重災區的主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一些銀行信用卡不講信用、亂收費等行為來說,并不是新鮮事,而是可謂一個由來已久,飽受詬病的老問題。雖然期間消費者不斷投訴,輿論也不斷曝光,可時至今日,仍是時有所發,尾大不掉。
我們說,既然名為信用卡,各方就該講信用??涩F在看來,銀行一方面強調業務屬性,要求持卡人講信用,按時足額還款??闪硪环矫?,銀行自己卻設置“消費陷阱”,以“坑人”為能事,使得收費既亂且很不講信用,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不對等,讓人情何以堪?
可以認為,信用卡分期業務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在競爭加劇和業績壓力下,分期產品的營銷加劇,但這不等于可以出現不講信用、過度營銷或違規營銷情況,而且有些業務“誤導”也可以避免。例如在營銷的過程中應盡到告知義務。
好在監管層正在加強整治相關亂象,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因增加信用卡分期業務收入,默認勾選自動分期起始金額,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等,收到監管機構罰單。
無論如何,作為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銀行理應做居民財產的“守門人”,國家金融穩定的“安全閥”,而不應以盈利為目的,盲目拓展信用卡分期市場,一味鼓動超前消費和超額消費,更不能設置“消費陷阱”,不講信用亂收費。
這除了銀行自律,監管部門也要加強監管,依法規范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流程,對那些不講信用者,要加大打擊懲治力度,切實形成震懾,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當然,消費者也要睜大眼睛,不要為了所謂的分期禮品、分期優惠等,被信用卡分期收費給“套路”,而是要根據自身需求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