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9月14日新華網)
精神文明是社會發展進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精神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美好。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營造健康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是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針對網絡空間出現的不文明現象,持續深入開展“護苗”“凈網”專項行動,開展預防和打擊網上詐騙專項行動,推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開展“飯圈文化”專項治理等,就是要從根本上堵住不文明現象在網絡上的傳播,鏟除淫穢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打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精神家園。
網絡空間是文化空間,又是政治空間。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此次《意見》又對“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出明確部署,提出目標要求,合乎時代潮流、順應群眾意愿,是落實中央要求,回應群眾關切,以文明之光照亮網絡空間的具體行動,標注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明,是當下必須作答的時代考題。廣大網民既是網絡文明的受益者、傳播者,也是網絡文明的建設者、維護者,更是落實《意見》精神的參與者、實施者,必須提高社會責任感,增強網絡道德意識,當好網絡文明建設的“工程師”。
樹牢“風向標”。要站在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深刻理解網絡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加強網絡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用科學理論、先進文化、主流價值占領網絡陣地,不斷強化網絡思維,提高對網絡規律的把握能力、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動《意見》部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把“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的愿景變成事實和現實。
織密“防護網”。按照《意見》的要求,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維護保障網絡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九牛爬坡,個個出力”。各有關部門和互聯網企業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相互協作,密切配合,深入推進“清朗”、“凈網”系列專項行動,深化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深化公眾賬號、直播帶貨、知識問答等領域不文明問題治理,持續開展互聯網領域虛假信息治理,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依法管理的強大合力,切實筑牢網絡綠色屏障、安全屏障,絕不讓網絡成為世外桃園、法外之地。
凝聚“正能量”,要強化網民的主體意識,發揮好網絡文化滋養人心、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廣泛搭建平臺,開展特色活動,不斷推動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載體等創新,增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吸引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主動參與網絡文明建設,人人爭當網絡文明建設的“工程師”,通過強化網絡空間思想引領、網絡空間文化培育、網絡空間道德建設、網絡空間行為規范、網絡空間生態治理、網絡空間文明創建,把“最大變量”轉變為“最大正能量”,讓網絡文明之花永遠綻放、永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