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在線教育能否蓬勃發展》文章,作者對中國彼時剛剛引起學術機構和商業資本強烈關注的在線教育行業做了一次前瞻性預測。文章認為,中國的在線教育事業同時面對技術和理念兩方面的嚴峻挑戰:中國的學習者對在線教育的技術環境并不熟悉,又習慣于過往以"教師為中心、考試為重點"的學習模式,缺乏學習的必要內在動力,故而這個行業能否真正在中國成長起來,仍然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
時間以另外一種方式給出了它的答案。2020年初至今席卷全球的疫情,曾令186個國家超過12億兒童陷入"失學"的境地。為了應對突然而至的疫情對教育行業的影響,在中國,一場被稱為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化運動"迅速鋪開。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都開始利用"在線課堂"的形式重新連回原本屬于他們的課堂。2020年底的一項統計顯示,疫情期間僅就大學生而言就有2259萬人、3.5億人次參與了110萬門在線課程。
學習"被迫"向線上轉移原屬無奈之舉,但也意外地讓我們看到了在線知識分享難以限量的可能性。每天都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在線學習的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原本難以企及的教育資源正在變得越發易得:疫情期間,有大量的名校課堂在互聯網釋出過去處于"封閉"狀態的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有許多原本專注于小范圍、高精尖學術研討的名家教授,愿意使用在線直播這一成本更低、受眾更廣的形式做知識分享。
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戴錦華教授曾經這樣解釋她愿意嘗試在線知識分享的原因:教育不應該是精英專享,互聯網技術會給知識平等創造前提。9月2日19點,戴錦華教授也如約成為"方寸之間 遇見知識——抖音開學公開課"直播的首場開講嘉賓。戴錦華老師在公開課里講授的,不僅僅是她對電影藝術的體認和思考,也是許多人日常與電影打交道時逃不開的話題。例如戴老師講到,我們看電影時可以與別人相約前往,但一旦進入了電影院,我們就變成了“獨自觀影”,因而我們也最討厭那些在觀影過程中“試圖交流觀影體驗的人”。從電影藝術自身的特點來說,劇透也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跳出一些名師大家在線開播所吸引的強烈關注,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國短視頻用戶的增加。穩固的消費群體讓抖音創作者和入駐抖音的專家學者們,樂于引入更有活力的話題和更新鮮的表達形式。用戶與內容互相激活,構成了平臺良性的知識分享生態,最終讓抖音平臺的知識分享有了持續輸出的優質爆款內容和惹眼的流量表現。
例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韓秀云教授,于2020年9月通過"韓秀云講經濟"帳號入駐抖音至今,已發布了將近400條作品。韓秀云教授用接地氣的方式結合社會熱點現象,講述宏觀經濟趨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收獲817萬粉絲,總獲贊3235.4萬。如果有心者愿意逐條把韓教授的視頻一一看過來,就不難發現,盡管議題包括社會公共事件、經濟政策導向等常人覺得"晦澀""深奧"的話題,但韓教授仍然能夠在短短數分鐘內提綱挈領地把這些話題講清楚、講明白,讓自己的內容創作成為社會變遷的生動注腳。
以其點贊量最高的一條視頻為例。在該條視頻中,韓秀云教授以"拋出現象—提出疑問—做出解答"的邏輯講述人"人民幣升值"這一當時的熱點話題,通過平實的表述與生動的實例詳分四點剖析人民幣升值原因。雖然視頻中不乏提到像"債券收益率"這樣的經濟領域專業詞匯,但韓秀云教授由表及里將生澀拗口的名詞以令人容易接受的邏輯與節奏一一講明,使得整體短視頻傳遞出專業且易懂的風格,從而獲得了廣大受眾的關注。該條視頻最終收獲133.2萬的點贊,成為現象級爆款短視頻。韓秀云教授的知識分享話題包括金價、房地產、新能源等民生常態話題,也不乏教育改革、明星偷漏稅、奧運會等社會動態話題,而且往往能夠迅速響應普通人的關切,切中用戶的“興趣點”,準確提供“知識點”。顯然,"用經濟學視角進行接地氣表達"的視頻創作策略在這些話題中始終適用,韓秀云教授也正用其專業的知識儲備高頻輸出優質創作內容。
同樣是“硬核科普”領域,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的汪品先教授也吸引了眾多用戶的關注。汪品先教授是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85歲高齡的他于2020年11月入駐抖音,可能也是在抖音進行知識分享和傳播最高齡的一位創作者。他在"汪品先院士"這一帳號上發布海洋知識分享的主題短視頻。汪品先院士發布的短視頻話題開放多變,講授風格輕松有趣,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他常將與人們常識相悖的結論放在視頻開頭,再用相關知識作詳盡解說,讓受眾出其不意又有所受益。2021年2月24日,汪品先院士發布了一條標題為《大海本不藍,都是眼睛騙了你!》的短視頻,在這條視頻中,汪品先院士講授了人眼看海面是藍色的原因,用相應動畫展示不同顏色光的波長及在海中吸收、散發的狀況,使短視頻的收看者一目了然、迅速理解,獲贊18.9萬;2021年3月1日發布的《中國的四大海域,其實只是兩大海!》亦是如此,汪品先院士通過精美的動畫對"渤海是黃海的海灣,黃海是東海的海灣"這一海洋知識進行詳盡講解。他的風格詮釋了他在簡介中所寫道的:“一起來聽'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淺說'深海”。
更值得關注的是,汪院士不僅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把值得為大眾所知的知識傳播開來,更以自己治學多年的親身經歷給年輕的觀眾以學習和生活里的忠告。在最近的一條視頻中,汪院士引經據典,對“教育的形式”作了一番深入的討論。他提醒現在的大學生,“教育形式是很多的,大學只是其中的一種”,不要拘泥于僅僅在在課堂上進行學習,畢竟“釋迦摩尼講經或者孔夫子講學都沒有課堂的”;在先前的一則視頻當中,汪院士也回應了許多人對在線知識分享的質疑重要質疑——趣味的普及會不會減損知識的科學性。汪院士說,科學本身就有對同行、對大眾兩種不同的面向,“并不是越難懂的科學就越好”,科普本身也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任務。
與前兩位學者平和的風格相比,心理學家馬皚的抖音內容生產則顯得十分“犀利”。馬皚是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自2021年3月8日在抖音發布了第一條短視頻,至今他已有將近50萬的粉絲受眾及276.4萬總獲贊。馬皚的短視頻敢于把視線投向社會討論度高、立場多元的社會話題,從他的四個抖音合集的標題“育兒科普”、“成長人性”、“情感分析”、“女性安全”就可見一斑。其第一條短視頻即以《為什么會發生強奸?真實動因遠不止性滿足》為標題,提出"強奸的目的并非單純是出于性滿足的動機,更多的動機是出于報復"的觀點,引起了抖音用戶的廣泛討論。馬皚的短視頻標題或為直接的人生建議,如《千萬不要在親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功》,或為發人深省的疑問句式,如《易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或為緊追熱點的敏銳評論,如《犯罪心理學家分析吳亦凡事件:顏值不代表三觀,影視未必是生活》。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短視頻不是走“標題黨”的風格,而是以心理學領域的深厚科研積淀作為理論支撐,做到了銳利評論的同時有理有據。這樣的視頻風格在剖析犯罪案件時頗為適用,幾天前馬皚用犯罪心理學理論分析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案的短視頻即從表象看本質,層層遞進地講述了"高材生為何成為殺人犯"的心理因素。最近是馬皚教授入駐抖音三個月的“紀念日”,他在一條視頻中講了自己的一些“心里話”,也歡迎更多的看到他視頻的人,可以與他展開互動和交流。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其抖音帳號"李玫瑾講育兒"于2020年4月開始運營,目前粉絲數量已達208.7萬,獲贊也將近830萬。"李玫瑾講育兒"帳號下有四個細分板塊,分別為"法律知識普及"、"經典語錄"、"育兒知識普及"及"心理分析的背后"。值得一提的是,"經典語錄"是大家更傾向于關注的短視頻主題,該板塊下共有12條短視頻,均為做人處事方面的社會哲理觀點,幾秒至十幾秒的短暫時間內濃縮了李玫瑾多年學術研究與生活經驗的精華,總播放量高達1868萬。李玫瑾對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且角度獨到,這也造就了其真實細膩的短視頻風格:她用"有時候可能放手就是最好的結果"形容愛情中的遺憾,用"養育不是單靠說的,更重要的是陪伴"點醒不稱職的家長,用"無論做什么,都不要討好別人"說清做人的道理。李玫瑾發布的短視頻評論區中有很多網友關于人生的提問,提問的主題范圍涵蓋升學、愛情、事業等。
為何專家、教授們的抖音號頻頻能夠引發熱議和關注?這與用戶面對信息和知識時的心理有密切關系。近年來,“信息焦慮“作為一個新興熱詞被反復提及和討論,尤其是疫情期間,面對著社交網絡上魚龍混雜的信息,普通人很容易陷入茫然無措的狀態,最終在真假信息并存的互聯網中迷失方向。這種信息焦慮,也引發了公眾對于優質、簡明信息的需要。在如今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背景下,信息和生產力之間的密切聯系越發被看重,專家、學者進駐抖音,實際上就旨在服務于公眾打破用所謂的“行話”“生僻詞”“長難句”建構起來的專業壁壘,服務于公眾獲得信息、了解政策、提升自我的需要。
與以往不同的是,抖音上的專家學者們嘗試著短視頻的創作方式。他們嘗試著用一個知識點作為切口,去掀開整個學科領域的神秘面紗。這種嘗試有其必然性:在緊張的、快節奏的生活模式里,要求所有人都拿出大塊的、集中的時間進行專題式的、模塊化的學習既沒有必要,也失去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也有其相當的合理性。它填補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零碎空白,地鐵上、睡覺前……這些時間用來做很多事都顯得捉襟見肘,但用在了解一個政策、討論一個事件、學習一個知識上卻顯得綽綽有余??梢哉f,把知識學習整合進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是在線知識分享所做的最令人稱道的嘗試?;仡櫠桃曨l行業起步時,許多“土味”視頻曾占據了流量高地,但隨著用戶對短視頻內容質量要求的逐漸上升,優質的內容生產者也逐漸占據了這片注意力經濟高地,在抖音APP甚至整個短視頻行業掀起一股知識分享的熱潮。我們絕不應該停止想象在線知識分享這種方興未艾的潮流,而更加應該以飽滿的熱情和期待,去探索這片疆域逐漸遼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