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即將來臨,“雙減”政策之下的首個長假,孩子將如何度過?不少家長仍然擔心的是,自己又將和手機、電腦、視頻、游戲之間有一場“爭奪戰”。的確,往年這些戲碼頻頻上演。孩子玩手機成了許多家長的“心病”。但是,近期,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頭部平臺頻頻出手升級“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有的平臺還怕自身系統有漏洞,鼓勵大家來“找茬”,端的是“破釜沉舟”。
據報道,9月17日,抖音宣布升級青少年防沉迷措施。相較以往的措施,這次抖音升級版防沉迷系統的最大變化是,以前可以由用戶自由選擇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現在,只要是14歲以下的實名認證用戶,自動全部進入青少年模式,且無法自行退出。而且,為了體現“未成年人保護”“防沉迷”的誠意,抖音還推出了“健康用手機 dou來找bug”征集活動,意在完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從9月17日至10月17日,每一個產品漏洞被找到并確認后,第一位向抖音官方指出這條bug的用戶,都將獲得一份價值2000元的圖書卡。而抖音將一邊收集bug,一邊修復漏洞。態度很堅決,動作也很迅速。表現了平臺“保護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決心,也體現了平臺的社會責任感。
其實,最近在“未成年人保護”上,國家政策有要求,各互聯網平臺也積極作為,以種種方法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而且,隨著管理層的一再表態,平臺的態度也變得更加堅決、更有誠意。畢竟,對于許多平臺來說,未成年人業務占比并不大,他們也無謂去丟了西瓜撿芝麻。做更多成年人的生意、傳播更優質的內容、去幫國貨打響品牌、幫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做好傳播,它不香嗎?
當然,再好的措施,正確利用才是關鍵。近期頻頻爆出孩子租號、使用長輩手機玩游戲“繞過防沉迷系統”賬號等新聞。這也給行業和家長提了個醒。一方面,需要家長同步提高網絡素養。不要以為有了“防沉迷”模式,孩子就會自覺使用,然后就兩雙一甩啥也不管了;同時,其他短視頻、游戲平臺,也要盡快跟上,拿出切實有效、經得起推敲的“防沉迷”措施來,顯示平臺的責任擔當,維護政策的嚴肅權威。
就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所說,“未成年人保護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網絡平臺,以及社會多方協同共治。”未成年人“防沉迷”僅靠一家平臺“破釜沉舟”是不夠的,僅靠一家平臺自己嚴防死守也是不夠的。
未成年人保護需要合社會多方之力,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常伴孩子左右的家長,是第一道“防火墻”。 不管是用好“防沉迷”,還是想出好點子,讓孩子不沉迷,都需要家長的積極作為。同時還需要短視頻和游戲平臺的積極跟進,讓“合力共治”成為現實。
同時,也希望短視頻平臺能夠提供更多、更豐富、更優質的內容,增加用戶粘度,讓青少年覺得“防沉迷模式”下的互聯網也很好玩。另外,“防沉迷模式”需要做好,也需要宣傳,讓家長能真正把這個功能用對、用好、用起來。
國慶長假,就讓我們一起來檢驗各自的“防沉迷”效果,各大平臺的、家長和孩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