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浙江“星耀南湖·長三角精英峰會”日前在浙江嘉興舉行,會議主題為“才聚長三角·共促一體化·智勝新時代”,其間推出了“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e站”,發布了《長三角27城人才活力指數報告(2021)》。(10月10日《人民日報》)
這次的“精英峰會”對于“人才一體化”的考量有一大亮點,對人才活力指數進行了考量,包括人才儲備量、人才流動性、人才貢獻度、人才成長環境和人才發展可持續性5個維度,為提升長三角城市整體人才活力水平、促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這里重點強調的其實就是“人才共享”,讓人才促進長三角的發展貢獻力量。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共享時代,不少事物都在強調“共享””,“共享”其實就是為了“共利”,只有打破了各種層面的壟斷和賭點,“共享”才能真正實現“共惠”“共益”“共利”“共富”。比如,最近社會上存在的“共享教師”“共享科技”“共享網絡”“共享花園”“共享醫療”“共享專家”等等,都是提倡“共享共惠”。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事業要發展,經濟要發展,科技要發展,產業要發展,城市要發展。如何發展?無疑,人才是所有發展的一個基礎,失去了人才的發展,終究成不了良性的發展,也不可能成為長久的發展。由于對人才的重視,各地都出臺了“自己的政策”。“得人才者得天下”已經成為了共識。應該說,“得人才者得天下”成為共識是個好現象。但是,我們也需要關注的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步入極端。
比如,社會上出現的“搶人才大戰”。這個城市搶走了那個城市的人才,這個企業搶走了那個企業的人才,這個產業搶走了那個產業的人才,這個老板搶走了那個老板的人才。把“搶人才”變成了“挖墻腳”,你挖我的墻角,我挖你的墻角,最終是“多輸的局面”。
比如,有的地方簽訂“人才協議”,無論是多好的創新,多好的科研,多好的發明,多好的創造,都禁止“向其他人提供”,只能“造福本地”,只能造福“本家企業”,只能造福“本個產業”,大家都“防著他人”。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壁壘”的存在,而讓人才不能被充分的利用,或者發揮不了更大的作用,制約了中國整體的發展。
我們需要深度推進“人才共享”,這就需要有“更多胸懷”,而不是只顧“自己的小利益”,而忽視了“社會的大利益”,讓人才的作用促進全體的發展。因此,“共享人才”其實就是“合作共贏”。就像“長三角人才一體化”一樣,這樣的合作最終的結果就是美好的共同進步。
“共享人才”需要打破的其實就是“小我思維”。如其設置“人才壁壘”不如實現“人才共用”,人才之間對合作,才能共同成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