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視頻營銷行業火爆。不少人對拍視頻一夜逆襲的“造富神話”充滿憧憬,紛紛向短視頻培訓機構尋求“變現秘籍”。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短視頻培訓機構打著“教你賺錢”“助力致富”的幌子,在收到培訓費用后,卻開始“糊弄事”“催補款”“玩失蹤”。不少用戶面臨變現無望、退款無門的窘境,有的短視頻培訓機構甚至在被多方投訴后,換個“馬甲”繼續斂財。
一年一次弟子班
一招就招一個月
一年前,浙江的蘇先生開始經營短視頻賬號。蘇先生在收看過一次公開直播課后,添加了直播課錄制者“李院長”的微信。蘇先生交納3180元學費后,成了“一年一次,只招12人”的“李院長親傳弟子班”中的一員。
李院長在直播中聲稱,自己公司擁有396名員工,自2016年進入短視頻行業以來,先后運營了十幾個百萬粉絲大號,累計收益達1700余萬元。在蘇先生提供的直播課錄屏中,一名女學員說道:“跟著李院長學,一個月粉絲10萬,一個月賺到8000元。”
“學習一段時間后,我在另一個短視頻交流群中意外發現這位李院長的招生直播課預告。”蘇先生跟其他學員溝通發現,每個人加入的都是“一年僅招一天”的“李院長親傳弟子班”,但買課的時間跨度長達一個月。“每次直播課都是招一個12人的‘親傳弟子班’,而且場場都能招滿,名額要搶。”
記者加入了蘇先生所在的短視頻交流群,發現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有標注為“抖音學習顧問老師”的群成員推送李院長的視頻直播課。
記者在群中提問“為何一年招生一次的班卻天天招生”后不久,被群主踢出了群聊。
管你投訴多少次
換個“馬甲”繼續斂財
記者以“抖音培訓”為關鍵字在“黑貓投訴”進行檢索,出現了1420個相關案例,涉短視頻培訓機構的相關騙局不在少數。“培訓之后賬號毫無起色機構拒絕退款”“機構虛假宣傳無法兌現在公開課時所許承諾”“交納學費后機構要求繼續補款”等成為主要投訴原因。
“發現培訓無效之后,想要退費簡直是難上加難。”北京市民龐女士說,她選擇的培訓機構學費為2980元,合同中表明,乙方凡獲得所報名課程的整套學習資料或視頻后,則視為甲方主要教學資料被乙方獲取,如乙方存在符合退款條款的情形,甲方須扣除800元教學資料費用后,將剩余費用退還乙方。“也就是說對方隨便發來一個文檔,我點開了,就要交800元錢。”
“為了騙取信任,這些培訓機構把自己包裝得特別靠譜。”遼寧的李先生向記者展示了北京一家公司的“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證書和公司營業執照。“很難相信這樣的機構會有問題,但本來說好‘一口價’599元學費,幾天之后就變成了4999元。賬號毫無起色不說,評論區‘僵尸號’扎堆,培訓內容也是錄播課。”
在李院長的直播課中,記者發現其經營的公司是國內某電視臺一檔知名品牌欄目的入圍企業。李院長在直播中表示:“你們都可以去官網上查,絕無造假可能。”
事實上,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李院長任董事長的公司實際控制人名下還有另外一家從事相同業務的公司。據當地媒體報道,早在今年8月,該公司就因“教師身份成謎”“機構虛假宣傳”“學員退費糾紛”等原因被多次投訴,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整改。
龐女士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名為“短視頻運營、漲粉、交流群”的微信群。“群里不到100人,起碼活躍著20多個不同短視頻運營培訓機構的‘老師’。”她在收看了多個直播課視頻后發現,這些人的話術甚至都是一樣的。“一部手機月入2萬、直接獲取內部播放量渠道、掌握核心方法實現千萬播放……就像是拿著一套劇本在背誦一樣。”
短視頻培訓
還需理性看待
深圳市蜂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培訓主管蔡澤鋒說,專業的孵化機構對于一個短視頻賬號的培養,從前期對創作者的評測、培訓到后期的包裝、對接資源、實現變現,是一個周期很長且最終結果不完全可控的過程。“短視頻平臺上一些具有一定體量的賬號,即便拍攝內容相對日常,看起來門檻較低,背后都是有專業機構參與包裝運營的。新入行的短視頻用戶看到這些視頻,覺得好像自己也可達到這種水平,再被所謂‘老師’煽動,很容易落入陷阱。”
“尤其是一些培訓機構,不排除會通過買粉絲、虛增點擊量和評論等方式讓學員看到短期的培訓效果,從而刺激續交學費。”蔡澤鋒說,這樣的流量增長是虛假泡沫,如果刷量行為過于明顯還會被平臺判定為違規,從而限流、封禁,賬號價值難以存續。
“不要盲目相信相關培訓機構的‘引流’‘內部渠道’能力。”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學專業副教授姜巍提醒,有的公司會在公司名稱上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生關聯,讓人誤以為是平臺的子公司,實際上二者之間無任何關系。
法律界人士認為,能夠影響短視頻培訓實際效果的因素過多,機構往往可以以“沒有完全按照老師的指導操作”和“賬號質量不行”等理由搪塞消費者,逃避后續法律追究。這就要求市場監管部門重點監督那些涉短視頻領域的培訓機構,落實主體責任,對出現涉嫌虛假宣傳、不按合同規定為消費者辦理退費等問題的機構,及時責令其整改或處罰。
據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