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時間,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隊員樊振東兩次發文,先后呼吁球迷“做有分寸感的人、把握住應有的禮貌邊界”。哪怕即將進入備戰世錦賽的關鍵時期,10月17日,樊振東還是通過球迷會微博再次強調一個主題:運動員公私邊界與球迷分寸感。
樊振東再次提到了從廣州出發征戰全運會時由于粉絲送機給自己和他人造成“極大困擾”,明確表示不希望被接送機和追拍,并進一步呼吁“請勿涉及私人話題”“不去關注賽場外普通人樊振東的日常、不去窺探我的正常訓練生活”“不要跟蹤拍攝我的個人行程和私人場合”,明確表態“‘絕不接受’飯圈化活動”“避免受其他圈子不良風氣影響”。
楊倩跳西海岸舞被網暴、劉詩雯極端粉絲拉踩孫穎莎、汪順遭“媽媽粉”強行戴帽子,不良飯圈文化近來儼然有向體育圈蔓延之勢。以剛過去的東京奧運會為例,人們對一些明星選手的關注始于競技,但引發全民狂歡的往往不是體育項目本身,而是“小黃鴨發卡好可愛”“指甲越粉開槍越穩”“對著鏡頭wink”等。加上一些影視藝人接連“塌房”,越來越多運動員成為體育明星甚至“頂流”。擁躉中,既有看中體育項目本身和戰術打法的球迷,也有將運動員視為偶像、更加看中他們賽場外表現的粉絲群體。
運動員偶像化是粉絲經濟時代的產物,也是體育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這把雙刃劍發揮怎樣的作用,取決于運動員的引導和粉絲對邊界和分寸的把握。在文體事業和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運動員尤其是體育明星的角色更加多元,如何與球迷、粉絲交流互動,營造健康舒適的相處方式,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如樊振東所言,對一些非理性飯圈化活動,自己無權禁止別人做什么,只能表示不鼓勵,這是邊界感的體現。哪怕這些呼吁和請求不具有強制性作用,也是對粉絲理性追星的引導,是對健康互動方式的探索。“觀眾席才是球迷與運動員的最佳距離”,粉絲自發總結的“讀后感”,就向前邁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