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即將來臨,北京東城區城管執法局協同區城管委、區政府外辦以及屬地管理部門,對轄區主要大街沿街單位公共場所區域外語標識進行檢查。根據相關規定,“詞不達意、語法錯誤、拼寫不全”的問題標識將被要求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將被予以行政處罰。(10月25日《北京晚報》)
在王府井步行街一家百貨商場的入口處,檢查人員一眼就發現了問題。原來,商場入口指示牌上寫的是“Enter”。專家解釋,“Enter”是動詞,此處“入口”的英文規范用語應該為名詞“Entrance”,屬于用詞不準確問題。其他公共區域,檢查人員發現,一些標識的中英文詞意不符,單詞被“掐斷”或缺少字母、拼寫錯誤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消防栓的英文“FireHydrant”被寫成了“FireHudrant”。文字作為語言表達的重要載體,如果出現錯誤或者不準確之處,極易產生歧義和誤導,造成語言環境的混亂,影響形象。
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對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的正確使用有著嚴格標準和要求。為了規范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的設置、使用,《北京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明確,對標識存在“詞不達意、語法錯誤、拼寫不全”問題的責任單位,如逾期不整改將被予以行政處罰。
眼下,許多城市在制作道路名牌、公交站牌、超市指引、設施指南的時候,都會采用“漢語英語同時標注”的方式。一來,我國是一個高度融合的國家,是很多外國友人向往的國家,國際性的活動也很多,采用“漢字英語標注”是一種現實的需要;二來,這種標注方式,體現的是對國際友人的友好,能夠便捷國際友人的生活。但是,現實生活里卻出現了“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看不明”的尷尬現象。除了“提示站牌的問題”還有“交通提升的問題”,比如一些小城市的公交車,也會使用“英語提醒”,可是語言提示并不標準。
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背后因素,其實并非完全是水平的問題,而是有關部門在制作這些提示牌的時候沒有細心。有的是,讓街頭的制作公司制作的,有的是單位里的人制作的,在制作的時候沒有查閱資料,也就出現了尷尬的現象。城市英語標識不能只是為了“拽洋詞”,只是為了“能好看”,只是為了“上檔次”,而是需要注重實用性。否則就會讓“外國人看笑話”了。
對于街頭詞不達意、語法錯誤、拼寫不全的“英語提示”需要來一次清理。邀請外語專家對商場超市、重要景點、醫院酒店等公共場所進行排查摸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臺賬式管理,只有規范使用外語標識,才能共同營造一個良好國際交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