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再添新路徑。10月26日,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副司長姜慶國在接受記者提問時指出,“在‘雙減’的背景下,我們探索優秀的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職體育老師的做法”。
“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再到多渠道探索加強兒童青少年體育工作,守護中小學生運動熱情的行動一直在路上。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國家體育總局推出的有益嘗試, 旨在讓孩子們在運動當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值得肯定。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數量從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國培計劃”“省培計劃”以及各類專門培訓等更是助力體育教師數量高速增長。在“雙減”政策持續發力、體育納入中考進程不斷加快、“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觀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體育教師供給仍面臨巨大缺口。“2600個孩子只配備2個體育老師”成為部分學校的真實寫照。
與緊缺的體育教師隊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量較大的退役運動員深陷“就業難”困局。引導具備一技之長的退役運動員進入中小學校,或是紓解體育教師供需矛盾的關鍵。早在今年8月份,作為四川省首個體教融合改革試驗區的天府新區,就積極探索建立體育教師共享機制,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和體育教師。開設專業的體育課程、展現高超的體育技能、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曾經活躍于賽場上的健兒可以充分釋放運動生涯的余熱。
從退役運動員到體育教師、從賽場到職場,身份的蛻變與職責的轉換,意味著奮斗新起點。如何盡快適應新角色、找到新動力,既事關個人價值實現,更關乎體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在政府層面,全國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舉辦退役運動員教師資格培訓班,助力他們應對職業轉型帶來的多重挑戰;在學校層面,一些中小學嘗試推出“1+1”雙師課堂模式,讓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任課教師輔助退役運動員教學;在個人層面,退役運動員更應努力提高課堂管理水平,培植專業技能與體育教學雙優勢。
深化體教融合,必須打破傳統應試教育,讓體育課堂“活”起來,大力推動以文化人、以體育人進程,切實發揮體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綜合功能。如此看,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的嘗試大有可為、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