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而隨著今年雙十一的開啟,快遞隱私安全問題再度被關注。日前,寧波警方公布了一起案件,涉案人應聘快遞員身份,以進入公司偷拍快遞面單照片,匯總整理后在網上倒賣。有網友提出隱私面單能解決快遞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真的有這么簡單嗎?(11月2日《北京青年報》)
隱私面單是平衡快遞實名制和個人隱私保護矛盾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但是,隱私面單并不會一勞永逸,不少信息泄露都是快遞公司內部員工監守自盜引起。去年,“圓通‘內鬼’涉泄露40萬條快遞客戶信息”事件曾引發廣泛關注。前不久,印有姓名、電話等個人信息的快遞面單遭明碼標價批量售賣。從非法獲取快遞面單,到倒賣個人信息,再到實施詐騙,這幾乎是一條讓人防不勝防的地下產業鏈。
此次寧波警方偵破的偷拍快遞面單案,就挖出了這條地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查獲快遞面單照片2萬余張。據警方了解,這個犯罪團伙為獲取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牟利,竟通過臨時應聘的方式,進入公司內部偷拍快遞面單照片,匯總整理后在網上倒賣。這說明大量的信息泄露不是通過外界泄露的,數據保存是否安全是最大的泄密源。相比外界漫天撒網式地獲取快遞個人信息,“內鬼”的上下其手,“效率”更高。
對外界來說,隱私面單的確是“隱蔽”的,但對內部員工來說并不盡然。正如一位快遞業從業人士表示,隱私面單的便捷功能是建立在投遞到戶的基礎上的,這中間一旦出現第三方,比如驛站、傳達室,隱私面單就談不上隱私了。而快遞公司內部員工如果從后臺直接調取數據,更讓隱私面單喪失了“防護”能力。對此,有網友直言,如果快遞公司不消除“內鬼”,即使把用戶信息全部“馬賽克”,也不能杜絕快遞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筆者認為,要讓隱私面單“滴水不漏”,還需多方發力。一方面,要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應采取措施確保個人信息處理活動符合法律規定。對快遞企業來說,只有通過“制度+技術”手段,完善信息安全風控系統,有效監控內部賬號,才能防止快遞面單批量售賣和數據庫里的數據外泄。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行業“內鬼”??爝f企業應當主動壓實管理責任,平臺方面也應積極配合治理,監管部門不僅要對直接違法人員作出處罰,還要追究相關連帶責任。對此,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了罰則。
針對內外勾結買賣快遞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近幾年各地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嚴厲查處與審判了一些案件,對相關違法行為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期待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之后,類似不法行為能夠得到更加有力的治理,隱私面單能夠在快遞行業普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