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在用戶投訴頁面新增了“粉絲無底線追星行為”這一項,用戶可以通過該項原因對個人賬號以及群聊成員進行投訴。用戶只需點擊個人頭像,在右上角選擇“投訴”一欄,然后附上聊天證據,即可進行投訴。
對于粉絲追星行為,一直以來都是網絡治理的重點,而本次在社交平臺微信上面也增加此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凈網活動”更具體的體現。但同時也不禁引發思考,將粉絲行為加入到微信投訴平臺,是否能真正起到作用?粉圈亂象,是否光靠對粉絲行為的約束就可以達到治理效果?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粉圈亂象的治理,要依靠更多平臺的管制,同時關注到在粉絲行為背后的資本邏輯,才能更好地根治粉圈亂象。
微信作為一個個人社交平臺,是熟人之間建立的交往網絡。在這樣的機制中,群體共同性較高,共同加入的群聊可能正是“追星狂熱群”,在彼此興趣相投的情況下,并不會客觀看待對方的追星行為,投訴更是會少之又少。即便群體并不相同,熟人之間的顧忌也會更多,與其投訴舉報,不如默默屏蔽。
“粉絲無底線追星”中的“無底線”并不明晰。究竟該由誰來界定底線在哪里?有人認為一味買代言是無底線,也有人認為追求明星同款是無底線,同樣的行為在不同人眼中會存在差異,所以舉報的評定也會引發很多問題。我們承認增加“粉絲無底線追星行為”的投訴原因是凈網行動落實的一大方面,如果能夠對“無底線行為”進行更加具體細節的描述,并且運用于微博、豆瓣等具有前臺匿名,后臺實名性質的平臺,所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大。
探究粉絲狂熱追星的背后,確實有粉絲個人行為的不理智,但更多的確是資本運作設置的圈套,在規范粉絲行為的同時,對于資本的管制也應給予更多重視。資本通過前期投資將明星包裝,增加其曝光度,慢慢積累粉絲,形成自己的粉絲群體。無論是明星周邊的產出,還是廣告代言的數據,資本都在設置圈套,誘導粉絲為自己的偶像打投。資本的逐利性和盲目性讓“割韭菜”成為娛樂圈的普遍現象,通過設置虛幻的精神希望來獲得自身巨大的物質利益。粉絲行為規范的前提,是資本需要做出改變,不再以流量為尊,而是真正的關注內容,讓粉絲的追星行為不再停留于飄渺的人設之上,實質性的內容才能對粉絲真正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凈網行動勢必是一個長期而又曲折過程,粉圈亂象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勢必要加強管理。不妨將微信此舉當做拋磚引玉的“磚”,重要的是今后該如何去改善,重要的是如何將管理不再流于形式。粉圈的亂象,決不能簡單歸結為哪一群體,從平臺力量、資本力量等做出全方位的管理,同時增強粉絲群體的自我意識和辨別能力,讓明星與粉絲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引導,如此方能“玉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