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價格畸高的學區房降溫?如何緩解公眾的入學焦慮?近日,教育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636號建議“關于改善炒作學區房,保障教育資源共享的建議”作出答復,將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問題。將和住建部協商完善和落實多校劃片招生政策,從源頭上解決“學區房”炒作問題。
衡量義務教育公平性的主要標志,就是能否實現優質均衡發展。近年來,“擇校熱”“拼學區”等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仍不均衡,校際間辦學質量還有差距。此次教育部表態“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問題”“從源頭上解決學區房炒作問題”,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說法,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決心和力度,這也正是答復引起輿論關注的原因所在。
有必要注意,在答復“關于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熱,加快建設更多優質公辦學校的建議”“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提升學位數量及提升師資的建議”以及該條建議時,教育部都提到了一部《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顯然,這是“十四五”時期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一部重要指導文件,對推動義務教育朝優質均衡、更加完備、更高水平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教育部信心和底氣的重要來源之一。
雖然該《意見》還在制定過程中,但通過相關披露來看,教育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思路。即把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上升為制度機制,著重在區域、城鄉、校際和群體四個因素上下足功夫,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切實促進教育公平、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具體在“擇校熱”方面,自2012年以來,相關部門分別提出集團化辦學、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互聯網+教育”等一攬子措施。其中的一個指導思路是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接下來,要將重點從“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著力增加學位供給、均衡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在“拼學區”方面,全國多地已經推進多校劃片,采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教育部要進一步規范招生行為,完善和落實多校劃片招生政策,構建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公平發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同時,要會同住建部綜合考慮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要求,將“借學區房等炒作房價”納入整治重點。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與全體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當“拼爹”“拼錢”“拼學區”“拼資源”等亂象頻仍、癥結復雜,往往需要一把快刀,從更長遠的視野胸懷進行科學頂層設計。教育部的《意見》能否起到這個效果,能否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拼學區”問題,能否從根本上緩解公眾對于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焦慮,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