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看報表的表情追甜寵劇,領導路過時自然無痕切換到工作頁面——如果打工人知道后臺可以精準監測非工作流量,再厲害的表情管理和切換手速也難逃AI監工犀利的目光,“摸魚”攻略恐怕會瞬間不攻自破。近日,國美集團通過非工作流量信息統計排查,通報處罰上班“摸魚”員工。相關負責人回應,經內部測算,被通報員工可能累計看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視頻,存在“過度摸魚劃水”行為。
“看不見的眼睛”走上前臺,引發人們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憂慮。明面上,通報出來的非工作流量信息止步于用了什么APP,并未涉及進一步的瀏覽記錄、聊天記錄等具體信息,算不上個人隱私。但后臺對員工的上網行為監控細致到哪一步,有沒有涉及隱私信息,我們不得而知。雖說員工進入企業伊始就學習過相關考勤和作息制度,但是否被明確告知通過公共網絡資源的上網行為會受到統計排查,也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隱私保護水平。
無論是防止“摸魚”,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還是防止信息和機密外泄,排除安全隱患,企業都有必要進行上網行為管理。只是在安全、效率之外,需要著重注意隱私保護。人們對AI監工的技術界限越來越敏感,更加敦促企業明亮、適度的上網行為管理。國美的監測程度目前看來沒有越界,統計非工作流量是第一重監控,公之于眾是第二重震懾,但通報“摸魚”員工能否起到以儆效尤效果呢?
“摸魚”逐漸成為一門顯學,與員工以自我消耗對抗加班文化的背景有關,思想根源在于員工缺乏企業認同感和工作價值感:工作不是自我實現的途徑,而是缺乏意義的機械化勞動。單靠技術手段無法解決“摸魚”非技術困局,尤其是以監控和懲罰為主的AI監工,不僅無法激發員工工作熱情,還會加劇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不信任和對立情緒。時時被拿著鞭子的監工抽打,反而會使“工具人”“螺絲釘”更加消極被動,人才創造活力和潛在價值流失,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管理為經營服務,本質是為了提高效率。將AI技術運用于管理領域,需要更多考慮如何與管理目標一致,讓員工主動理解接受,避免“你用內網監視,我就開流量反監視”的無意義內耗,繼續陷入企業和員工升級版的角力。除了讓員工為了避免懲罰而工作,可以更加重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保障員工多勞多得,增強員工認同感、成就感,減少非暴力不合作的“軟對抗”,真正實現“反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