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的《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1)》顯示,過去十年來,在營養不良問題持續改善的同時,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出現了亟待關注的新動向,比如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處于逐漸上升態勢,抑郁癥發生率由2000年之前的18.4%,到2016年后已經上升到26.3%。
兒童自我意識脆弱,生活閱歷淺,抗挫折能力較低,比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透過近年的相關報道和研究不難發現,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外界施加的學習壓力以及社會的一些負面影響。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不在激烈競爭中“輸在起跑線上”,拼命在學習上施壓,把孩子變成“雞娃”;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因為經濟壓力等因素,忽視與孩子的日常聯絡溝通,讓孩子感到莫大失落;還有很多家長不注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溺愛或打罵等,從不同方面給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很大影響。
心理健康對于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樹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都至關重要。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父母把孩子完全當成一塊橡皮泥,把孩子“捏”成理想形狀,顯然是行不通的。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獲得更有價值、更快樂、更幸福的人生。父母拔苗助長,他們非但不會健康成長,一旦不堪重負,還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得不償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要全面實施心理健康環境營造行動,密切關注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建立完善教師或家長暴力行為、學生欺凌行為、兒童青少年受虐待問題的舉報渠道,發現相關問題或可疑情況時,及時采取措施;通過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
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對貧困、留守、流動、單親、殘疾、遭遇校園欺凌、喪親等處境不利學生給予重點關愛,必要時開展心理干預;對面臨升學壓力的初三、高三學生及家長開展心理輔導。同時,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專業心理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