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山西運城鹽湖區一份處理兩名80多歲老人違規用吊炕取暖的通報引起廣泛關注。該通報顯示,當地對兩老人吊炕封堵并拆除煙囪,分別對子女罰款2000元。但馮村鄉政府負責人說,網傳的這張通報是草稿,并未罰款。對于老人的取暖問題,負責人表示,目前正想辦法進一步解決。(12月16日《央視網》)
一則事關吊炕取暖被封堵的通報引發網民關注,其看點就在于被通報對象系兩名80多歲老人和當下的寒冬季節。老人冬季取暖如何解決?這是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而透過當地鄉政府的回應,此問題仍處在“想辦法”之中。這雖然彰顯了當地解決老年人取暖事宜的誠意,但也折射其此前并未妥善做好老年人的過冬保暖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工作滯后的短板。
細觀當地政府的回應,他們著重強調的是“通報系草稿,罰款未實施”,而且一再拿“環保”搪塞。這其實并不能真正平復網友們的質疑。盡管通報“非正式”,罰款系“草擬”,但粗暴“封炕”卻是實實在在發生了。兩位獨居老人當下面臨的尷尬是“吊炕”不讓用,“電暖器”不想(敢)用,怕感冒只好睡覺不脫衣服。這無疑暴露出當地并未妥處好“環保”與“取暖”問題。
平心而論,當地祭出“禁煤區內不允許露天燒冒煙的炭、柴”的規定并沒有錯,抓“環保”永遠是當地政府的份內責任。但問題是,這種“禁燒”舉措該不該“一刀切”,抓“環保”能不能也有個“適老化”的個性方案。
據了解,兩名老人均屬獨居家庭,其中一位已85歲,聽力不好,直到有人上門封炕才知道村廣播已通知過不讓燒炕。這無疑暴露出環保舉措的宣傳缺位;由于身體原因,老人聞不了熱風器傳出的熱氣,所以一直未用,而是仍采用燒柴取暖的老辦法。這顯然折射出當地在推行環保舉措時,并未解決好進家入戶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如果不是因燒柴冒煙“暴露”,鄉村干部或許仍不能知曉老人未用電暖器的情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群眾工作要知根道底、細致入微,尤其是面對老齡群體,更當區別情況、因人制宜、特事特辦,切忌搞一刀切、簡單化,一把鑰匙開千把鎖。這既是工作方法問題,更是事關民本意識、人文關懷的大問題。“環保”和“取暖”都是民生問題,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以求從中尋出趨利避害的“最大公約數”,這不僅需要鄉村干部的工作溫情,也考驗其智慧和能力。
近年來,各地農村都全面推行了“煤改氣”“煤改電”工程,但這種改革是否適應每一個家庭和每一位老人,有沒有“改而不用”的現象存在,這需要我們的干部走村串戶、調查研究。在發個電暖器、補助用電款的基礎上,還要傳播科學使用、節約用電和保障安全的基本常識;不習慣使用電暖器取暖的老人,又該如何對燒柴取暖的老辦法加以改進,盡可能地減少排煙、降低污染,這需要干部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地直面現實和想方設法。寒冬蒞臨,只破不立地“一封了之”,不僅冷了老人身,更會寒了百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