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部網絡劇集出現“未看先評”怪象,原本應當是反映大眾觀影平均看法的評分系統,卻疑似被商業“水軍”控評。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網絡影視評分的影響日益擴大,干擾文藝評論的亂象也隨之出現,除了商業“水軍”攪渾水,飯圈也為愛“養號”刷評。(12月23日《江西日報》)
據媒體報道,一部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古裝劇比“官宣”時間晚上線一小時,卻有大批評分提前涌入了平臺。在另一部同樣有當紅演員出演的懸疑網劇中,女演員還未在劇中登場,平臺上已經出現大量對其演技質疑的評價。
近年來,大眾接受信息的模式呈現移動化、迅捷化、碎片化、互動化等特質,反映在文化娛樂方面尤為顯著。于是,滿足這些需求的評分網站,逐漸成為大眾選擇影視作品時參考的“風向標”,以及觀看后表達觀點的“布告欄”。然而,在評分網站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片方為影視作品買“水軍”卻成為潛規則,不少宣發經費落入了“水軍”的口袋。
網絡水軍、粉絲養號,擾亂行業秩序,誤導大眾的審美傾向。觀影后在網絡平臺進行打分和評價是不少網友的習慣,由此形成的影視劇評分也成了未觀看觀眾進行觀影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在當前的影視市場,作品的分數越來越成為判定“好劇”的標準之一,而隨著影視評分的影響日益擴大,網絡評分平臺也成了被“水軍”盯上的生意。“未看先評”的怪象背后,不只有被資本驅使的商業“水軍”,還有為愛刷評的飯圈粉絲。偶像參演的作品評分高,就能成為一個有底氣的代表作;評分低的話偶像就會被嘲笑演技差,粉絲為了沖高分就會組織“養號”和評分。這些違背“先看后評”原則的非正常評分背后,多數是“水軍”弄虛作假的手筆,這些“水軍”已成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
“未看先評”怪象 “水軍”已成行業毒瘤,手術不能遲疑??卦u胡作非為、養號只為造假,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粉絲互撕、謾罵拉踩。“涂脂抹粉”的文藝評論,完全褻瀆了文藝評價的標準,不能給觀眾提供選擇觀影真實、準確的參考指標。同時還使原本為了還原大眾普遍看法的評分體系被“粉黑大戰”思維“綁架”,影評常常呈現一星和五星兩極分化的狀態。相關部門要從根源進行挖掘和打擊,用技術手段把惡意打分者和商業水軍驅逐出去,對有網絡語言暴力傾向的要依法處理,嚴厲打擊網絡“水軍”弄虛作假的不法行為,對破壞評分公正性的賬號,平臺應進行封禁或禁言處理,絕不手軟,監管部門、平臺要形成合力,拿起“手術刀”及時割除“水軍”控評、飯圈“養號”的毒瘤。
當前,隨著中國在全球影視市場占據愈發重要的地位,健康的影評體系對于促進影視市場繁榮的作用日益凸顯。影視評價體系“治水”,平臺應當肩負起監管責任,加大審核力度,杜絕用資本操控評分,使評分網站淪為商業利益附庸的行為。相關部門要提高治理網絡黑灰產業的法治化水平,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引導大眾理性觀賞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