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通報6起典型案例,對行業協會商會及中介機構開展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并收費、利用行政權力強制入會并收費、自立項目違規收費等情況進行了曝光。(12月23日《人民日報》)
行業協會商會及中介機構在協助政府、服務市場、溝通企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亂收費問題蠶食企業利潤,影響營商環境優化。筆者認為,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首先要“去行政化”,扒掉其披在身上的“官袍”,讓企業能夠辨識其真實面目,有底氣去抵制行業協會商會的一些“強制”亂收費行為。
“戴市場的帽子,扛著政府的牌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這幾句戲謔,是民眾對行業協會商會亂象的一個形象比喻?,F實確實也如此,不少行業協會商會名義上是民間組織,實質上是政府主管部門的官辦組織,負責人不是兼職的官員,就是退居二線的老領導,行業協會商會甚至還作為主管部門的“小金庫”,資金被隨意支取,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而企業面對官辦色彩的行業協會商會,一般情況下不敢得罪,擔心不入會、不繳費,今后辦事主管部門會給“小鞋穿”,于是,對行業協會商會伸手要錢,只好花錢買一個心安。
據一項調查表明,公務員兼職、政會合署辦公、財務不獨立、資產不明晰等現象于行業協會不同程度存在,影響了政府形象,嚴重破壞營商環境。各種協會商會亂收費現象,蠶食了企業的利潤,讓很多企業不堪重負。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一部分企業出現了經營和生產困難,協會商會伸手亂收費,無疑使企業“雪上加霜”。加強對協會商會收費方面的規范和管理,嚴禁各種違規亂收費,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早在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民政部、中組部等十部門曾聯合下發《關于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取消行政機關(包括下屬單位)與行業協會商會的主辦、主管、聯系和掛靠關系,行業協會商會依法直接登記、獨立運行,不再設置業務主管單位。然而,一部分協會商會一旦“去行政化”,失去了官方色彩,也就沒有多少人買賬。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展開過多次清理整頓專項行動,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行業協會商會“官味十足”。因此,必須要打掉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藕斷絲連”的關系,徹底實現脫鉤分離。
協會商會“去行政化”,沒有了官方的庇護,企業便有了抵制和拒絕協會商會亂收費的底氣,再加上監督機關的嚴格監督和管理,斬斷伸向企業的“黑手”,進一步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才能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真正為企業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