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顧客就是上帝”,但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有人真把自個兒當“上帝”了。
近日,云南體育運動職業學院一名學生在要求外賣員優先配送遭到拒絕后,對外賣小哥進行惡劣辱罵:“不就是個送外賣的狗嗎”“死在你爹懷里”“腦子里全是豆腐渣”。對此,外賣小哥表示,當時距離配送截止還有三十多分鐘,配送過程需要嚴格按照平臺規劃的路線。(12月28日 上觀新聞)
在正當服務權益之外提出額外訴求本已無理在先,后因特殊需求得不到滿足便施以人身攻擊,更是有辱斯文。尤其當事人身為職校大學生,到底也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言行舉止之中卻盡顯對底層勞動人民的“不尊重”,顯然是缺了“如何做人”的這一課。所幸,目前涉事學校已成立專門調查組,希望經過客觀調查之后,既能還被罵者一份公道,也讓私德有虧之輩真正補齊德育課。
頗為叫人感慨的是,大學生辱罵外賣員,這已然不是頭一遭。九月份,安徽馬鞍山的一位外賣小哥遭到一大學生辱罵 “底層豬”。十二月份,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一學生對外賣員發表“你現在在這兒打工,你就是我兒子”等侮辱性言論……一個又一個讀了十多年書、本該知書達理之輩,竟一次又一次給大眾上演了“教科書級別”般的粗鄙與無腦,也無怪乎大眾驚詫:現在大學生的素質都如此不堪了嗎?到底是哪來的這份自以為是的傲氣?
從極少數個例進而否定一個群體,顯然有失公允。但至少,類似頻發的案例也向我們共同指出了當今社會中某些人扭曲的“兩觀”——一個是在不同職業身份之間,居高臨下人為劃定鄙視鏈的“職業觀”;另一個則是在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自以為是地認為“花錢買了服務,那我就是爺”的“消費觀”。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老生常談的社會共識。但從現實表現來看,某些人顯然是熱衷于脫離共識的軌道,大搞“特殊”??傉J為受過高等教育,便是高人一等;總覺得靠體力吃飯,便是不堪。欠缺為人的基本素養,認識不到各類服務工作各自的價值所在,歸根到底,這都是未經社會歷練的無知的外化,于人于己都是戕害。畢竟,若真按照某些人的思維,將來身處社會,在職業院校、普通本科、211、985等一層又一層的“畢業生鄙視鏈”中,最先“活該被踩上一腳的”,難道不是職校生自己?
在一個物質文明愈加發達的消費社會,消費者和服務者無疑是一對最常發生互動的社會關系。固然,當今一些服務提供者常通過提倡“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來吸引人心,但所謂的“上帝”之名僅限于服務限定范圍之內,所提需求過了界便是無理。尤其,在服務方與被服務方的關系之外,雙方之間還是平等的社會人,相互尊重更該是基本常態?,F如今,部分大學生見自我訴求不得滿足,不論合不合理,動輒便對服務者惡語相向,說到底就是步入了將個人需求“置頂”,將平等尊重“置底”的極端。在“工具理性”和“極端利己”的路上越走越遠,也就愈加習慣于漠視服務方的情感和精神價值。
某種程度而言,一種消費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理性的高低也映照著一個社會消費文明的成熟程度?,F實中諸如外賣員等底層勞動者,生活、工作本就殊為不易,不強求每個人都能施以共情、寬容、體諒之心,但求不要無禮相向、施加刁難,既暴露了人性短板,也寒了社會溫度。
應當知道,傲慢與偏見,從來就不是一個健康、文明、溫暖的社會該有的精神底色;平等與尊重,才理應是我們長久追捧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