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很久,終于‘拔草’成功”……近年來,一種新型購物推薦方式——“種草筆記”迅速興起。這種由消費者自發分享上傳的“網紅探店”“美食好物種草”等內容,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App上流行。但近期一些“種草筆記”遭到質疑,被指弄虛作假。(1月4日新華社)
“種草”就是指被別人推薦商品有了對這個寶貝的購買欲,想買想入手,是“宣傳某種商品的優異品質以誘人購買”的行為。“種草”就是指被別人推薦商品有了對這個寶貝的購買欲,想買想入手,是“宣傳某種商品的優異品質以誘人購買”的行為。
理想很豐滿:你以為的“種草筆記”,用戶們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用戶體驗,各類產品的吸引大量消費者觀看;現實很骨感:臺上的“種草筆記 ”可能并非來自真實用戶親身體驗,而是由專業寫手按商家需求“編造”加工。謂予不信,請聽:“消費者永遠都不知道小紅書的筆記到底是出自真實體驗,還是受廣告商委托,隨便搜一件產品,前排顯示的高贊筆記都是千篇一律的夸好”。聞罷,你是不是有被“割韭菜”的感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一些平臺上,“水分很大”、過度宣傳的“種草筆記”一直存在。和一些電商平臺的刷單、微博水軍一樣,哪里有“人民幣”,哪里就能屁顛屁顛讓他們“鬼推磨”。
種草筆記造假問題,誘導不少消費者不合理消費,讓他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典型如熱愛網購的田女士最近一年在網購消費中多次“踩雷”。她說,在某App上看到“種草”文章推薦后,購買了不少產品,但部分產品效果與推薦相差甚遠。尤其是一款洗面奶,用完后臉就開始發癢;查詢后才知道,這款產品屬于“三無產品”。
“種草筆記”成為誘導消費者的“陷阱”,既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和信任,也會折損內容分享平臺和分享經濟的前途。對于這種亂象,監管部門要及時出手,平臺也要作為。有律師表示,虛假種草或涉嫌違法,用戶、商家及平臺應杜絕此類行為。這說得當然沒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但筆者對“種草筆記”問題的解決,最期待的是有關部門也要像對待假冒偽劣商品一樣來個“鐵拳”,掃蕩假筆記,清潔消費者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