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農歷正月二十二,星期二。因為“2”諧音“愛”,這一天被網友們稱作“最充滿愛意的日子”。作為新晉“網紅日”,這一天也倍受新人們的喜愛。記者通過浙江省婚姻登記網上預約系統發現,杭州市不少區婚姻登記處當天均已被預約滿了。(1月27日《錢江晚報》)
“90后”“00后”作為“數字原生代”,互聯網不僅深刻地嵌入他們的日常生活生活,也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社會中,一些日子被人為地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意義之網”;這里面既有傳統文化講究“和合”的文化基因,也有一段婚姻開始期盼好彩頭、好兆頭的美好期許,還有流行文化的作用。對“最有愛的日子”趨之若鶩,自然會導致婚姻登記預約的火爆。
事物對個體社會行為的影響,往往在于象征意義,而事物的象征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最有愛的日子”說到底就是一種符號互動的產物,滿足了婚姻登記對象征性和儀式感的需求。雖然2022年2月22日原本也只是普通的一天,但一些人需要讓平凡的日子變得與眾不同、變得可以被深刻銘記。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將社會行為分為四個類型,即以目的為趨向的工具理性,以價值為趨向的價值理性,遵從風俗、習慣的傳統行為,受情感和情緒影響的“情緒化”行為。在一些人看來,追捧“最有愛的日子”或許并不理性;然而,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選擇在“最有愛的日子”婚姻登記,不僅契合風俗、習慣,也有情感、認同等因素的影響。
在婚戀觀念多樣化、婚姻競爭激烈化的今天,婚姻進入并不容易;渴望婚姻登記挑選一個“好日子” ,也是人之常情。“好日子”承載著人們對幸?;橐龊兔篮蒙畹淖8Ec希冀,讓一個原本普通的日子發光發亮。只不過,“好日子”并非只有一個,沒有預約上“最有愛的日子”,也可以預約其他的“好日子”,沒必要和自己過于較勁,而是要與自己和解。
“最有愛的日子”即使能夠給予好的符號意義,也不能給婚姻“上保險”。如果忽視婚姻經營,如果忽視夫妻雙方的情感互動,即使在“最有愛的日子”登記結婚,婚姻也可能走向解體。更進一步說,有愛還是缺愛并不是“最有愛的日子”能夠決定的,關鍵在于締結夫妻關系的雙方如何對待婚姻。
為了滿足公眾對“好日子”婚姻登記的需求,一些地方在節假日也“為愛加班”,見證公共服務便民利民的價值底色。“最有愛的日子”猶如一面鏡子,提醒和啟示我們:婚姻是一場馬拉松,不僅需要起跑的時候真心實意,也需要全過程的全心全意。找對了人,每天都是“好日子”,哪怕就是庸常的日子,也可以過得有滋有味;找錯了人,哪怕是“最有愛的日子”登記結婚,也同樣難以幸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