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南京市民反映,申請安裝電梯已近三年,受到一樓住戶多次阻撓,遲遲不能動工。街道回復稱,樓下居民認為增設電梯嚴重影響采光、通風和通行,社區、街道建議給予樓下居民適當經濟補償,但樓上居民認為,有關法規沒有明確補償金額,拒絕商談補償。(2月8日《澎湃新聞》)
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與10年前相比,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了5.44個百分點,占總人口比重達到了18.7%。截至202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如何讓占全國人口六分之一強的老年人平安出行、方便出行、快樂出行,就成了一件“關鍵的小事”。事實上,201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就專門將老年人“宜居環境”列為單獨的章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老年人出行有諸多不便,小小幾級臺階,年輕人幾步就能跨上,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可能就是阻礙他們與外界交流的一道鴻溝。2016年,廣東省有關部門曾專門針對老舊小區作過調查,發現有的老人“已經五六年沒有下樓”了,有的失能老人“只有到死才能走下居民樓”。多年來,居住在沒有電梯的高層住宅居民深受爬樓之苦。正如北航退休教職工自編自導自演話劇《電梯》中所說“我的腰自從做了手術,都五六年沒怎么下樓了,我下不去啊!擋在我面前的那88級臺階,就是擋在我面前的一座‘山’呀……”
如何移去老樓老年人面前這座“山”,讓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這項家庭養老支持利好政策真正落地,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出臺舊樓加裝電梯相關政策,讓很多想安裝電梯的業主看到了希望。但增設電梯總量還不如預期,加裝電梯工作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老樓裝電梯進度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還沒有走出“一戶反對全樓擱置”的困局。
2020年青島市從頂層設計入手,調整了加裝電梯征求意見的比例范圍,從“一票否決”變成了“雙三分之二”(專有部分占該單元住宅總建筑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同意就可以申請加裝電梯;同時也重視個別業主、特別是一樓業主的意見,新增了《對權益受損業主的補償方案》,引導居民對權益受損業主進行補償,通過補償杠桿,撬動難題的解決。青島市老樓裝電梯政策的“破冰”,值得各地借鑒。
總之,如何讓投入最大,意義最大,難度最大——老舊小區改造“菜單”里最大的“一盤菜”——加裝電梯“加速”,既需政府部門愚公移“山”、有效組織和協調,更需發揮居民自治的智慧,合力解決好業主意見難統一、資金籌措難協調、后期管理難到位等問題,避免或者減少安裝電梯產生的糾紛,讓高齡老人不再為上下樓梯而發愁。如濟南市針對加裝電梯業主意見難統一的問題,建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議事制度,為解決業主之間對加裝電梯的意見分歧創造條件,各地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