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消保委發布信息指出,春節長假期間,一些“爺奶輩”賬號深夜頻繁上線引發關注。長假期間,上海市各級消保委共受理網絡游戲相關投訴185件。投訴中反映出,在國家相關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后,一些未成年人為繞開游戲防沉迷系統,用爺爺奶奶的身份證件注冊,“輕松”打游戲。(2月15日《浙江日報》)
今年春節,是“史上最嚴防沉迷政策”實施后的首個假期。節前,各大游戲企業積極響應,發布新規對未成年人作出游戲限玩的規定。隨著實名制注冊、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的實施,游戲系統防沉迷技術不斷的“加碼”,以及對違規企業的“露頭就打”,供應商、運營商不再心存僥幸頂風作案了。問題是,因游戲癮性大,時下很多的未成年人也學會了尋找“對策”,來消解“防沉迷”政策。用爺爺奶奶的身份證件注冊,“輕松”打游戲就是例證。
對于游戲防沉迷,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尋找對策。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規定,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將網游企業防沉迷責任寫入法律。之后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又進一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但是,智者千慮,也有一失,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玩游戲,讓防沉迷系統“失防失守”了。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監護責任的履行是重要一環,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就強調,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從現實來看,一些孩子之所以沉迷網絡游戲,與父母不能陪伴在身邊,而爺爺奶奶又放松管理有很大的關系,長期的監護責任缺位,導致有的孩子在“網絡沉迷”中越陷越深。“爺奶輩”賬號再次警示,家庭成員該履行的監護責任絕對不能缺位,防沉迷的路上必須強化家庭監護,家長要切實履行好監護責任,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避免孩子通過“爺奶輩”等成年人賬號頻繁上線,讓“防沉迷”政策名存實亡。同時,也提示我們,未成年人“防沉迷”是一項系統工程,光靠游戲廠商從技術上去防,憑監管部門對供應商、運營商的“強監管”,顯然不夠。游戲平臺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防護技術、堵塞防沉迷漏洞,強化責任落實,避免防沉迷系統失效,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
孩子要身份信息,爺爺奶奶就提供,“爺奶輩”們的這種做法值得反思。隔代雖親但必須要有度,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該滿足就一定不能滿足,萬一孩子要爺爺奶奶的身份信息做出違法的事情,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