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盡管中國足球屢屢失意,但是中國經濟依然在世界杯寫下了許多精彩篇章。
1978年,中國國內第一次對世界杯進行實況轉播,通過收音機和黑白電視機,中國民眾接觸到了外面的足球世界。知名解說宋世雄回憶說,當時想要獲取各國球員信息,只能通過收集報紙,剪紙認人。
這樣的“相識”略顯“生澀”,卻又充滿期待,正是當時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縮影。彼時的中國,即將開啟一段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世界。彼時的世界杯,也處于全面商業化的早期,開始顯現出其成為全球化事件的潛力。
40多年后的今天,全球化已經催生出一個大不相同的世界。世界杯之于人類社會的象征意義,也空前強烈:語言的差異被消弭,時差變得不再重要,世界聚焦一處,環球同此涼熱。
是的,世界杯已經成為全球化最好的代言人??ㄋ柺澜绫椴即蠼中∠?、賽場內外的中國元素,揭示出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早已不是全球化的旁觀者,而是全球化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塑造者,是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金磚國家”概念提出者、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認為,世界杯絕非單純的體育事件,其發展過程充分反映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遷,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
世界杯上中國元素的變遷歷程,便是這一論斷的最好證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角色越來越多樣化,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杯中的中國元素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分量也越來越重。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國元素是響徹球場的“嗚嗚祖拉”;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國元素是大型電子屏幕、通訊器械和馳騁里約熱內盧的地鐵列車;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中國元素是比賽球場的電梯、中央空調以及“百花齊放”的中國贊助商;今年的卡塔爾世界杯,更是“含中量”十足。從球場廣告牌上高頻出現的中國品牌,到為當地城市提供綠色電力的阿爾卡薩光伏電站,從充滿現代化科技的盧塞爾體育場,到穿梭在賽場、酒店之間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無一不證明著,中國已經成長為“經濟世界杯”當之無愧的主角。
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世界杯既迸發著國家認同所帶來的炙熱情感,也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全球化色彩。其一系列表征,蘊含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經濟全球化浪潮浩浩蕩蕩,新時代的中國,發展也不可阻擋。一個致力于擴大開放、合作共贏的中國,將不斷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經濟也將在未來書寫出更多精彩的世界杯篇章。 (袁 勇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