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近期,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均表示,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為何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它與加強需求側管理有機統一,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供需的良性循環與動態平衡,推動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當前,總需求不足是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為此,要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通過高質量的供給來創造有效需求、擴大總需求。
具體到金融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提升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適配度。實體經濟的薄弱環節較難獲得金融支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服務的適配度不夠。比如,小微企業由于抵押物不足,難以滿足銀行信貸業務的相關要求。再如,科創企業具有輕資產、高技術特征,通常前期難盈利、后續高成長,更適合股權融資,但目前服務科創企業的主力軍仍是債權融資。
金融服務中的“堵點”,不少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的結合點。首先,要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從總量上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從結構上看,結構性貨幣政策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注冊制是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關鍵舉措。經過前期的試點探索,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條件已基本具備。另一方面,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在多方合力推動下,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第三,要改善間接融資結構。一方面,大型銀行應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水平。要摒棄“壘大戶”的慣性思維,沉下身子,堅持“真做小微,做真小微”;要提高能力水平,深入研究、主動發現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需求,穩妥創新與之相匹配的個性化服務,精準滿足需求、善于創造需求。另一方面,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促使其更好支農支小、扎根本地、服務當地。既狠抓股東股權治理,為中小銀行筑牢發展根基,又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助其增加后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