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針對近年來職場“35歲門檻”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日前建議,企事業單位應結合實際,考慮不同種類工作的特性和年齡匹配度,對一些需要豐富經驗和閱歷的崗位,應當向35歲以上群體傾斜。國家對此也需要探索更優的方案。
向35歲以上群體傾斜,是希望給35歲以上求職者更多就業機會,讓用人單位也能招到更適合的人才。但是,要給所有求職者公平的就業競爭環境,當前應該消除關注某個群體的“傾斜思維”,理清所有不合理的求職門檻,包括學歷門檻、年齡門檻、往應屆門檻等,取消在招聘中,將求職者按年齡、學歷等分為不同類別區分對待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可能制造不公平。對所有求職者一視同仁,建立起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傾斜”的做法,在當前的人才招聘中,頗為普遍。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聘中,向高校應屆畢業生傾斜,這主要是為了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給應屆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與這一“傾斜”做法對應,就是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受到限制,有的地方事業單位招聘,超過70%的崗位限定應屆畢業生才能報考,而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樣需要關注。
中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超過8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因此,從促進整體就業工作來說,向應屆畢業生“傾斜”的政策,已經不合時宜。雖然這似乎可以促進應屆畢業生就業,但是,一旦應屆畢業生過了規定的擇業期(按規定為畢業后兩年之內,有的省份規定,博士畢業后五年之內)就變為了往屆生。他們在找工作時,就會受到往屆生身份的限制,影響到他們的公平求職。
人才的年齡,在中國的人才招聘、使用、發展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以前,為打破論資排輩,政府出臺了向年輕人傾斜的政策。有的人才項目,就要求必須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近年來,“35歲年齡門檻”,成為很多用人單位成文或不成文的招聘規定。這導致35歲以上人員再就業,面臨巨大年齡障礙。對此,提出部分崗位向35歲以上的求職者傾斜,可以給這一群體的求職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少子化時代與老齡化社會,應該全面審視過去的人才招聘、管理做法,科學設定崗位對人才的要求,淡化求職者的身份,對所有求職者一視同仁。真正的就業公平,應該做到不分學歷高低,不分應屆往屆,不分男女性別,不分年齡,只要能勝任崗位,都可以聘用。用人單位擇優錄用,不是按學歷、年齡、性別去“一格一格降人才”,而應該主要考察求職者的能力、素質、崗位的勝任力。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求職中的學歷、年齡、性別等歧視,倡導公平就業,為每個求職者創造平等競爭、人盡其才的環境。
(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宇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