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優化就業結構、創造新職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新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要為數字新職業提供順暢的晉升和發展通道,強化數字新職業的社會保障兜底功能。
一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引發從生產要素到生產力再到生產關系的全面變革,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數字經濟通過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兩條基本路徑,在優化就業結構、培育新增就業、創造新職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新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為更多人就業創造了新機遇。
數字經濟具有快速迭代、跨界復合等特征,在數字技術驅動下,傳統職業煥發出新的生機,便捷、高效、精準地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數字經濟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從商場導購到電商直播、從出租車司機到網約車司機、從傳統餐飲到外賣配送,都離不開數字經濟賦能加力,實現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平臺企業打破了時空界限,形成了協同、開放、融合、共生的經濟新生態,并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產生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創造出規模龐大的就業空間。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2022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密碼技術應用員等數字新職業應運而生。隨著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數字技術更新迭代,數字新職業將成為我國穩就業的重要支撐。
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緊缺的數字人才既包括數字技術、數字研發人才,也包括數字技能人才。而且伴隨著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數字人才需求缺口還會持續加大。與此同時,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仍然較為嚴峻。2023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1158萬人的歷史新高,促進就業任務更重。
事實上,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職業,可以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選擇。自由的工作狀態、個性價值的實現、潛在的巨大機遇,數字新職業備受年輕人喜愛。關鍵在于,如何讓大學生滿足數字新職業的就業要求、更好地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價值創造。應不斷拓展數字經濟就業創業空間,打通結構性失衡這個關鍵堵點,既能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更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形態,對從業者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高校畢業生數字化技能的培養尤為迫切。應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增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學科專業,建設數字經濟研究平臺和實驗室,夯實數字經濟專業人才隊伍根基。應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融通,將數字經濟教學與實操相結合,強化學生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并舉,讓數字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要為數字新職業提供順暢的晉升和發展通道。數字新職業在一定程度上以就業流動性替代了就業穩定性。晉升和發展通道,是數字新職業從業者保持可持續工作熱情的重要保障。要積極探索數字新職業職稱評價機制,逐步推進職稱評價工作,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加入數字人才隊伍,為新職業群體拓展更加寬廣的職業發展空間。同時,還應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進一步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強化數字新職業的社會保障兜底功能。數字經濟環境下,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平臺化、無雇主、無組織、碎片化就業等新特點。要適應數字新業態的就業特征,多措并舉保障數字經濟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為其解決后顧之憂,積極拓展數字經濟就業創業空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 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