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國會兩黨的參議員不久前向參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提交《終止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要求凡是美國參與的所有國際組織禁止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參與其中。美國政客的這一罔顧事實的操作,背后到底有什么圖謀?
美國議員提出這一動議的背景主要有兩個,一是認為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參與這些國際組織,獲得了一些優惠待遇,以“不公平的手段”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了對美國的優勢;二是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超過1萬美元,即將達到世界銀行界定的高收入國家水平,不能再列為發展中國家。
美國自2018年發動的對華貿易戰沒能取得成效后,美國政府以及國會議員將歪腦筋動到了WTO,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從2019年初起數次要求WTO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試圖以此禁止中國憑借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的優惠待遇。
實際上,WTO從未定義過什么樣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一個國家以什么樣的身份加入WTO,首先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自我定位和選擇,然后通過和其他成員國的系列談判獲得。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既是20多年前中國基于自身國情的準確定位,也是當時談判各方都同意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GDP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中國仍有數億人口剛剛脫貧,還處在爬坡過坎的發展中階段,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共性更多一些。
美國會議員還將要求在世界銀行集團等機構內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的議案納入了《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事實上,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并不意味著不是發展中國家,更不意味著馬上就是發達國家。世界銀行于1989年首次公布將國家按照收入水平分類,即低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世行將1987年人均GNI高于6000美元的國家列為發達國家,當時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是工業化國家。世行將低收入國家的門檻放到是否從世行獲得貸款這一項上,處于兩者中間的是中等收入國家。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世行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是人均GNI超過1.3萬美元,而當年被列為高收入國家的那些發達國家,目前的人均GNI普遍都在3萬美元以上。顯然,中國與現行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此,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發展是中國的第一要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包括世行在內的很多國際組織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以世行為例,給中國的貸款和金融援助總計大概在800億美元,對照中國如今每年18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中國并未享受多大的優惠待遇。中國也從來沒有因為是發展中國家而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奪國際組織的這些資源,相反,中國在絕大多數機構中做出的市場開放承諾和讓利程度遠遠超出了一般的發展中國家的應有水平。中國還經常性反哺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建設者和改革者的姿態推進國際發展合作,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贊譽。
由于憑借發展中國家身份享受到的經濟好處并不大,那么我們不得不說,美國拿發展中國家身份說事,其實是一種障眼法,根本圖謀是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戰略。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通過中國式現代化證明,從發展中走向富裕的現代化道路并不是唯一的,美國式現代化并非人類社會的終極道路。華盛頓因此擔心自身影響力被削弱。當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否定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其深藏的險惡用心是試圖說服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不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不是通過盎格魯-撒克遜式的市場經濟實現“偉大的經濟奇跡”。美國意圖將那些希望從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獲得啟發的國家,繼續捆綁在美國身上。顯然,事實勝于雄辯。當美國政客對中國的身份產生驚懼時,反而證明了中國堅持發展中國家地位的重大意義。(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