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五方面19條具體舉措。筆者認為,這些針對性舉措聚焦市場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堅持投融兩端綜合施策,促進“兩平衡”,將開啟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從投資端來看,一攬子舉措著眼于增強買方力量,擴大投資者隊伍,提升市場流動性。
【資料圖】
目前北交所與上交所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一致,都有50萬元證券資產要求,但是北交所目前有557萬投資者開戶,科創板有近1000萬投資者開戶。
因此,《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投資者隊伍。加強精準服務,提高對潛在投資者和已開戶投資者的吸引力。研究論證結構性優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進一步提高潛在投資者的開戶率和已開戶投資者的參與度。
同時,在擴大機構投資者方面也明確多項措施安排: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支持相關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和創新。允許除創業投資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上市前已投資的企業在北交所發行的股票。加大力度引入社?;?、保險資金、年金等中長期資金。
流動性是市場的血脈。北交所開市至今,日均成交10億元左右,年化換手率200%左右??v觀國際市場,北交所流動性水平完全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特征,一些關鍵指標還優于境外交易所的可比板塊。
因此,通過大力推進投資端建設,提高存量投資者參與度,便利潛在增量投資者參與市場,將有效破解市場關注的流動性問題。
從融資端來看,通過增加優質上市公司供給,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夯實流動性基礎。
市場的活躍性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業自身的質地。打鐵還需自身硬,好企業自帶流量。實現高質量的企業持續供給,是當前北交所高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因此,《意見》對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做出具體安排。一方面通過進一步暢通多元、便捷的上市路徑,快速聚集一批能夠支撐市場深度、體現市場優勢、具有品牌效應的優質企業;另一方面則繼續深入推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持續提升公司治理規范性和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提高現有上市公司的質量,夯實市場發展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北交所共有102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占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47.22%,北交所“專精特新”板塊呈現聚集效應,優質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持續有效發揮。
北交所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市場將迎來結構性重塑。未來,隨著更多投資者進場、做市商隊伍壯大,更多成長性好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北交所制度安排將更加完善,市場活力和韌性將大幅提升,形成比較優勢,進一步夯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基礎。